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日知錄    P 133


作者:顧炎武
頁數:133 / 271
類別:中國哲學

 

日知錄

作者:顧炎武
第133,共271。
○回經文字型生員冒濫之弊,至今日而極。求其省記《四書》本經全文,百中無一。更求通曉六書,字合正體者,千中無一也。簡汰之法,是亦非難,但分為二場:第一場令暗寫《四書》一千字,經一千字,脫誤本文及字不遵式者貼出除名;第二場乃考其文義,則矍相之射,僅有存者矣。或曰:此未節也,豈足為才士累?夫周官教國子以六藝,射禦之後,繼以六書。而漢世試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以周官童子之課,而責之成人;漢世椽史之長,而求之秀士。猶且不能,則退之隴畝,其何辭之有,北齊策孝、秀于朝堂,對字有脫誤者呼起立席後,書跡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奪席脫容刀,潛霸之君尚立此制,以全盛之朝,求才之王,而不思除弊之方,課實之效,與天下因循干溷濁之中,以是為順人情而已。權文公有言:「常情為習所勝。避患安時,俾躬處休,以至老死,自為得計,豈復有揣摩古今風俗,整齊教化根不‧原始要終,長轡遠馭者邪?」古今一揆,可勝慨思。

○史學唐穆宗長慶三年二月,諫議大夫殷侑言:「司馬遷、班固、范曄《三史》為書,勸善懲惡,亞於《六經》。比來史學廢絶,至有身處班列,而朝廷舊章莫能知者。」於是立《三史》科及《三傳》科。《通典‧舉人條例》:「其史書,《史記》為一史,《漢書》為一史,《後漢書》並劉昭所注《志》為一史,《三國志》為一史,《晉書》為一史,李延壽《南史》為一史,《北史》為一史。習《南史》者兼通宋、齊《志》,習《北史》者通後魏、隋書《志》自宋以往,史書煩碎冗長,請但問政理成敗所因,及其人物損益關於當代者,其徐一切不問,國朝自高祖以下及睿宗《實錄》並《貞觀政要》共為一史。」今史學廢絶又甚唐時,若能依此法舉之,十年之間,可得通達政體之士,未必無益於國家也。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十月,大常博士倪思言:‘舉人輕視史學。今之論史者獨取漢、唐混一之事,三國六朝五代以為非盛世而恥談之。然其迸取之得失,守禦之當否,籌策之疏密,區處兵民之方,形勢成敗之跡,憚加討究,有補國家。請諭春宮,凡課試命題,雜出諸史,無所拘忌,考核之際,稍以論策為重,毋止以初場定去留,”從之。



  
史言薛昂為大司成,寡學術,士子有用《史記》西漢語,輒黜之。在哲宗時,嘗請罷史學,哲宗斥為俗佞。籲,何近世俗佞之多乎!

●卷十七

○主員額數生員猶曰官員,有定額謂之員。《唐書‧儒學傳》「國學始置生七十二員,取三品以上子弟若孫為之;大學百四十員,取五品以上;四門學百三十員,取七品以上。郡縣三等,上郡學置生六十員,中下以十為差;上縣學置生四十員,中下亦以十為差,」此生員之名所始,而明制亦略仿之。


  

明初,諸生無不凜食于學。《會典》言:「洪武初,令在京府學六十人,在外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日給廩膳,聽於民間選補,仍免其差搖二丁。」

其後以多才之地,許令增廣,亦不過三人、五人而已。踵而漸多,於是宣德元年,定為之額如廩生之數。其後又有軍民子弟俊秀待補增廣之名。久之,乃號日附學,無常額,而學校自此濫矣。異時每學生員不過數十人,故考試易精,程課易密。而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庚子,詔歲貢生員不中,其廩食五年者罰為吏,不及五年者遣還讀書。次年復不中者,雖未及五年,亦罰為吏。二十七年十月庚辰,詔生員食廩十年,學無成效者,罰為吏。成化初,禮部奏準,革去附學生員。己而不果行。而教官、提調官亦各有罰。取之如彼其少,課之如此其嚴,豈有如後日之濫且情者乎。個人于取進士用三場,動言遵祖制,而于此獨不肯申明祖制,舉一世而為姑息之政、僥倖之人,是可嘆也。

宣德三年三月戊戌,行在禮部尚書胡氵熒奉旨,令各處巡按御史同布政司、按察司並提調官、教官,將生員公同考試,食廩膳七年以上,學無成效者,發充吏。六年以下,追還所給凜米,黜為民。其時即已病生員之濫,而尚未有提學官之設,是以煩特旨而會多官也。

正統元年五月壬辰,始設提調學校官,每處添按察司官一員,南北御史各一員。修周洪謨請裁革各處提學官。天順五年十一月庚申,復設提督學校官。其條例曰:「生員食凜六年以上,不語文理者,悉發充吏。增廣生入學六年以上,不諸文理者,罷黜為民當差,」又曰:「生員有闕,即于本處官員軍民之家選考端重俊秀子弟補充。」今充吏之法不行,而新進附生乃有六年未滿免黜之例,蓋由此而推之也。

李吉甫在中唐之世,疾吏員太廣,謂由漢至隋,未有多於今者。天下常以勞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今則遐陬下邑亦有生員百人,即未至擾官害民,而已為游手之徒,足稱五蠢之一矣,有國者苟知俊士之效賒,而游手之患切,其有不亟為之所乎。

其中之劣惡者,一為諸生,即思把持上官,侵噬百姓,聚黨成群;投牒呼噪。至崇禎之末,開門迎賊者生員,縛官投偽者生員,凡于魏博之牙軍、成都之突將矣。故十六年殿試策問,有曰「秀、孝間污演池」。嗚呼,養士而不精,其效乃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