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220


作者:荀子
頁數:220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220,共254。
新郎親自去迎接新娘的禮儀:父親面向南站着,兒子面向北跪着,父親一邊斟酒祭神一邊囑咐兒子:「去迎接你的賢內助,完成我家傳宗接代以祭祀宗廟的大事,好好帶領她去恭敬地做你亡母的繼承人,你的行動則要有常規。」兒子說:「是,我只怕沒有能力做到,決不敢忘記您的囑咐。」

463講:



  
2717夫行也者,行禮之謂也。禮也者,貴者敬焉,老者孝焉,長者弟焉(1),幼者慈焉,賤者惠焉。

【註釋】

(1)弟(t • @替):同「悌」,弟弟敬愛兄長的一種道德規範。

【譯文】

所謂德行,就是指奉行禮義。所謂禮義,就是對地位高貴的人要尊敬,對年老的人要孝順,對年長的人要敬從,對年幼的人要慈愛,對卑賤的人要給予恩惠。

464講:

2718賜予其宮室,猶用慶賞于國家也;忿怒其臣妾(1),猶用刑罰于萬民也。

【註釋】

(1)臣妾:奴婢。古代的奴隷,男的叫臣,女的叫妾。

【譯文】

在自己家庭內進行賞賜,應當像在國家中使用表彰賞賜一樣;對自己的奴婢發怒,應當像對民眾使用刑罰一樣。

465講:

2719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


  

【譯文】

君子對於子女,疼愛他們而不表現在臉上,使喚他們而不露神色,用正確的道理來引導他們而不強迫他們接受。

466講:

2720禮以順人心為本,故亡於《禮經》而順人心者(1),皆禮也。

【註釋】

(1)亡(w • *無):通「無」。《禮經》:見18注(2)。

【譯文】

禮以順應人心為根基,所以在《禮經》上沒有而能順應人心的,都是禮。

467講:

2721禮之大凡:事生,飾驩也;送死,飾哀也;軍旅,飾威也。

【譯文】

禮儀的大致情況是:用於侍奉生者的,是為了潤飾喜悅之情;用於葬送死者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悲哀之情;用於軍隊的,是為了裝飾威武之勢。

468講:

2722親親、故故、庸庸、勞勞(1),仁之殺也(2)。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義之倫也。行之得其節,禮之序也。仁,愛也,故親。義,理也,故行。禮,節也,故成。仁有裡,義有門。仁,非其裡而虛之(3),非禮也(4)。義,非其門而由之,非義也。推恩而不理(5),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義;審節而不知(6),不成禮;和而不發,不成樂。故曰:仁、義、禮、樂,其致一也。君子處仁以義,然後仁也;行義以禮,然後義也;制禮反本成末(7),然後禮也。三者皆通,然後道也。

【註釋】

(1)庸:功勞。庸庸:以庸為庸,把功勞當作功勞來對待。前一字用作為意動詞。(2)殺(sh • 4i •

曬):等差。(3)裡:鄉裡,住處。這裡與「門」一樣,喻指禮制。虛:當為「處」(處)字之誤(王

念孫說)。非其裡而處之:指不遵守禮。(4)非禮也:當作「非仁也」(王念孫說)。(5)理:道理,

此指禮制道義之類。推恩而不理:指只有物質上的恩賜而不合乎禮義,如父子之間只有物質的供養而

沒有孝敬慈愛的道義。(6)知:當為「和」字之誤。(7)反:通「返」。本:根本,指仁義。末:末梢,

指禮節儀式。

【譯文】

親近父母親、熱情對待老朋友、獎賞有功勞的人、慰勞付出勞力的人,這是仁方面的等級差別。尊崇身份貴重的人、尊敬官爵顯赫的人、尊重有德才的人、敬愛年老的人、敬重年長的人,這是義方面的倫理。奉行這些仁義之道能恰如其分,就是禮的秩序。仁,就是愛人,所以能和人互相親近,義,就是合乎道理,所以能夠實行。禮,就是適度,所以能夠成功。仁有安居之處,義有進出之門。仁,如果不是它應該安居的地方卻去安頓在那裡,就不是什麼仁。義,如果不是它應該進出的門戶而從那裡進出,就不是什麼義。施行恩惠而不合乎道理,就不成為仁;通達道理而不敢遵行,就不成為義;明白制度而不能使人們和睦協調,就不成為禮;和睦協調了而不抒發出來,就不成為樂。所以說:仁、義、禮、樂,它們要達到的目標是一致的。君子根據義來處置仁,然後才有了仁;根據禮來奉行義,然後才有了義;制定禮時回頭抓住它的根本原則從而再完成它的細節,然後才有了禮。這三者都精通了,然後才是正道。

469講:

2723貨財曰賻(1),輿馬曰賵(2),衣服曰禭,玩好曰贈,玉貝曰唅。賻、賵,所以佐生也;贈、禭,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屍,弔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吉行五十,犇喪百里,賵贈及事,禮之大也。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