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225


作者:荀子
頁數:225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225,共254。
禮儀)、相見禮。(5)十:當為「七」字之誤。七教:指有關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

賓客等七個方面的倫理教育(參見《禮記·王制》),其內容主要是父親慈愛兒子、兒子孝順父親,



  
兄長對弟善良、弟弟敬重兄長,丈夫有道義、妻子聽從丈夫,君主仁愛、臣子忠誠,年長的照顧年幼

的、年幼的順從年長的,對朋友講究信用,對賓客講究禮節。(6)導:《集解》作「道」,據世德堂本

改。(7)引詩見《詩·小雅·綿蠻》。之:原為詩人自指,當解為「我」。這裡荀子斷章取義,泛指人

民。

【譯文】

不使民眾富裕就無法調養民眾的思想感情,不進行教育就無法整飭民眾的本性。每家配置五畝宅基地,一百畝耕地,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而不耽誤他們的農時,這是使他們富裕起來的辦法。建立國家的高等學府,設立地方學校,整飭六種禮儀,彰明七個方面的教育,這是用來引導他們的辦法。《詩》云:「給人喝啊給人吃,教育人啊指導人。」像這樣,稱王天下的政事就完備了。

505講:

2759武王始入殷(1),表商容之閭(2),釋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3),天下鄉善矣(4)。

【註釋】

(1)武王:見412注(12)。殷:商朝的國都,在今河南安陽縣小屯村。

(2)表:設立標記以表彰其功德。商容:商紂王時的賢人,被紂王貶退。閭:裡巷的大門。(3)箕子、比干:見815注(8)。(4)鄉:通「向」。

【譯文】

周武王剛進入殷都的時候,在商容所住的裡巷門口設立了標記以表彰他的功德,解除了箕子的囚禁,在比干的墓前痛哭哀悼,於是天下人就都趨向行善了。


  

506講:

2760天下、國有俊士,世有賢人。迷者不問路,溺者不問遂(1),亡人好獨。《詩》曰(2):「我言維服(3),勿用為笑(4)。先民有言:詢于芻蕘(5)。」言博問也。

【註釋】

(1)遂:同「隧」,河中可以涉水而過的路。(2)引詩見《詩·大雅·板》。(3)服:事。(4)用:

以。(5)芻蕘(ch • *2o • 除饒):割草打柴的人。

【譯文】

天下、一國都有才智出眾的人,每個時代都有賢能的人。迷路的人不問道,溺水的人不問涉水的路,亡國的君主獨斷專行。《詩》云:「我所說的是要事,不要以為開玩笑。古人曾經有句話:要向樵夫去請教。」這是說要廣泛地詢問各方面的人。

507講:

2761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異理而相守也(1)。慶賞刑罰,通類而後應(2)。政教習俗,相順而後行。

【註釋】

(1)守:持。(2)應:相應,適合,指即使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也能針對各種不同的具體情況

實施恰如其分的賞罰。

【譯文】

有法律依據的就按照法律來辦理,沒有法律條文可遵循的就按照類推的辦法來辦理。根據它的根本原則推知它的細節,根據它的一個方面推知它的另一個方面。大凡各種事情,道理雖然不同卻互相制約着。對於表揚獎賞與用刑處罰,通達了類推的原理,然後才能有相應的處置。政治教化與風俗習慣相適應,然後才能實行。

508講:

2762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舉家不事;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事。父母之喪,三年不事;齊衰大功(1),三月不事。從諸侯不與新有昏(2),期不事。

【註釋】

(1)齊衰:見1914注(11)。據古代喪禮,父卒為繼母,母為長子等等,服齊衰三年;男子為妻、

為伯叔父母、為兄弟、為祖父母,已嫁的女子為父母等等,服齊衰一年;為曾祖父母,服齊衰五月;

為高祖父母,服齊衰三月。大功:喪服五服之一,服期為九個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稍細,

較小功為粗,故稱大功。男子為出嫁的姊妹和姑母、為堂兄弟和未嫁的堂姊妹都服大功,女子為丈夫

的祖父母及伯叔父母、為自己的兄弟也服大功。(2)不:當為「來」字之殘誤。昏:通「婚」。

【譯文】

八十歲的人,可以有一個兒子不服勞役;九十歲的人,全家都可以不服勞役;殘廢有病、沒有人照顧就不能活下去的,家裡可以有一個人不服勞役。有父親、母親的喪事,可以三年不服勞役;齊衰和大功,可以三個月不服勞役。從其他諸侯國遷來以及新結婚的,可以一年不服勞役。

509講:

2763子謂子家駒續然大夫(1),不如晏子(2);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產(3);子產,惠人也,不如管仲(4);管仲之為人,力功不力義,力知不力仁,野人也(5),不可以為天子大夫。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