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240


作者:荀子
頁數:240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240,共254。
孝子不服從命令的原因有三種:服從命令,父母親就會危險;不服從命令,父母親就安全;那麼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忠誠。服從命令,父母親就會受到恥辱;不服從命令,父母親就光榮,那麼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奉行道義。服從命令,就行為像禽獸一樣野蠻;不服從命令,就富有修養而端正;那麼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以服從而不服從,這是不盡孝子之道;不可以服從而服從,這是不忠於父母。明白了這服從或不服從的道理,並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誠守信、正直老實地來謹慎實行它,就可以稱之為大孝了。古書上說:「順從正道而不順從君主,順從道義而不順從父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勞苦憔悴時能夠不喪失對父母的恭敬,遭到災禍患難時能夠不喪失對父母應盡的道義,即使不幸地因為和父母不順而被父母憎惡時仍能不喪失對父母的愛,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詩》云:「孝子之孝無窮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577講:



  
293魯哀公問于孔子曰(1):「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2)。

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3):「鄉者(4),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 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

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5)?」

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6),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7)。父有爭子,不行無札;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

【註釋】

(1)魯哀公:名蔣,公元前494~前467年在位。(2)孔子不對:孔子不同意魯哀公的意思,但又

不敢直斥哀公,所以不對。(3)子貢:見304注(1)。(4)鄉:通「曏」(xi • 3ng • 響)。(5)有:通「又」。

(6)爭(zh • 8ng • 正):通「諍」。(7)宗廟: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古代,它與「社稷」一樣,象徵著政


  

權。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嗎?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嗎?」問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這件事告訴給子貢說:「剛纔,國君問我,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嗎?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嗎?』問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認為怎樣?」

子貢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了;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了。先生又能怎樣回答他呢?」

孔子說:「真是個小人,你不懂啊!從前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有了諍諫之臣四個,那麼疆界就不會被割削;擁有千輛兵車的小國有了諍諫之臣三個,那麼國家政權就不會危險;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有了諍諫之臣兩個,那麼宗廟就不會毀滅。父親有了諍諫的兒子,就不會做不合禮制的事;士人有了諍諫的朋友,就不會做不合道義的事。所以兒子一味聽從父親,怎能說這兒子是孝順?臣子一味聽從君主,怎能說這臣子是忠貞?弄清楚了聽從的是什麼才可以叫做孝順、叫做忠貞。」

578講:

294子路問于孔子曰(1):「有人于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2),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3),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為頁無孝之名也(4)?意者所友非仁人邪(5)!」

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6),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註釋】

(1)子路:見2775注(2)。(2)胼胝(pi • 2nzh • 9駢之):手腳上的老繭。(3)衣(y • @義):給……

穿衣。與:同「歟」。繆:通「穋」(l • )陸)、「稑」,後種先熟的穀類。或通「醪」(l • 2o • 勞),

汁滓混合的酒。這裡用作使動詞,表示「給……吃飯」或「給……喝酒」。衣與繆與:與「耕耘樹藝」

「以養其親」相應,指供給衣食。(4)《集解》「何」下有「以」字,據《韓詩外傳》卷九第四章刪。

(5)《集解》無「意者所友非仁人邪」,據《韓詩外傳》卷九第四章補。(6)章:通「彰」。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