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荀子註譯    P 242


作者:荀子
頁數:242 / 254
類別:中國哲學

 

荀子註譯

作者:荀子
第242,共254。
子路小步快走而出,換了衣服再進去,不外乎穿得很寬鬆的樣子。孔子說:「記住!我告訴你。在說話方面趾高氣揚的人誇誇其談,在行動方面趾高氣揚的人自我炫耀。從臉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是說話的要領;會做的就說會做,不會的就說不會,這是行動的最高準則。說話合乎這要領就是明智,行動合乎這準則就是仁德。既明智又有仁德,哪裡還有不足之處了呢?」

581講:



  
297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

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1)。」

顏淵入(2)。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註釋】

(1)士君子,見45注(1)。(2)顏淵:見27116注(3)。

【譯文】

子路進來。孔子說:「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路回答說:「明智的人能使別人瞭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別人愛護自己。」孔子說:「你可以稱為士人了。」

子貢進來。孔子說:「端木賜!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貢回答說:「明智的人能瞭解別人,仁德的人能愛護別人。」孔子說:「你可以稱為士君子了。」

顏淵進來。孔子說:「顏回!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顏淵回答說:「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愛。」孔子說:「你可以稱為賢明君子了。」

582講:

298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也。」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憂慮嗎?」孔子說:「君子,在他還沒有得到職位時,就會為自己的抱負而感到高興;已經得到了職位之後,又會為自己的政績而感到高興。因此有一輩子的快樂,而沒有一天的憂慮。小人嘛,當他還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就擔憂得不到;已經得到了職位之後,又怕失去它。因此有一輩子的憂慮,而沒有一天的快樂。」

法行第三十

[題解]

作者認為本篇所稱述的言行都是值得效法的行為準則,故以「法行」命篇。

583講:

301公輸不能加于繩(1),聖人莫能加于禮。禮者,眾人法而不知,聖人法而知之。

【註釋】

(1)公輸:即公輸般,春秋時魯國人,又稱魯班,是著名的巧匠。加:超越,這裡指不遵循。

【譯文】

公輸班不能超越墨綫,聖人不能超越禮制。禮制這種東西,眾人遵循它卻不懂其所以然,聖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其所以然。

584講:

302曾子曰(1):「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2),無身不善而怨人,無刑已至而呼天。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反乎(3)?身不善而怨人,不亦遠乎(4)?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詩》曰(5):“涓涓源水,不雝不塞(6)。轂已破碎(7),乃大其輻(8)。事已敗矣,乃重大息(9)。’其雲益乎(10)?」

【註釋】

(1)曾子:指孔子的學生曾參。(2)無:通「毋」,不要的意思。(3)反:《集解》作「遠」,據

《韓詩外傳》卷二改。(4)遠:《集解》作「反」,據《韓詩外傳》卷二改。(5)以下詩句不見于今本

《詩經》,是逸詩。(6)雝:通「壅」。(7)轂(g • (鼓):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

中有圓孔,可以插軸。(8)輻(f • *福):車輪中連接車轂和輪圈的一條條直木。(9)大(t • 4i • 太)息:

即嘆息之意。(10)云:有(王先謙說)。

【譯文】

曾子說:「不要疏遠家人而親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埋怨別人,不要刑罰降臨才呼喊上天。疏遠家人而親近外人,不是違背情理了嗎?自己不好而埋怨別人,不是捨近求遠了嗎?刑罰已經臨頭才呼喊上天,不是悔之已晚了嗎?《詩》云:『涓涓細流源頭水,不加堵截就不絶。車轂已經全破碎,這才加大那車輻。事情已經失敗了,這才深深長嘆息。』這樣做有益嗎?」

585講:

303曾子病(1),曾元持足(2)。曾子曰:「元,志之!吾語汝。夫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穴其中(3);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4);及其得也,必以餌。故君子苟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