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里斯多德傳    P 23


作者:亞里斯多德
頁數:23 / 164
類別:傳記

 

亞里斯多德傳

作者:亞里斯多德
第23,共164。
不求仕途,專心學問的學者,其著作、學術成就就是他的歷史,他追求的結果。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是:「求知是人的本性。」這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歷程。亞里士多德終其一生都受一個不可遏止的慾望——求知的慾望所支配。他的整個生涯和各種活動都表明他最為關注的是發現真理、增加人類的知識量。同時他認為求知不只是他個人的慾望,他真誠地認為愛好知識,尋求真理乃是人所共有的本性。在他看來,理智的活動即是生活,「獲得智慧是愉快的;所有人都在哲學中感到自由自在,希望花時間研究它而將其他事情擱於一旁」①。這就是說,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哲學並不是在學園中所研究的抽象科學,而是對知識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①亞里士多德正是這樣理解哲學的。他堅信,人類光輝燦爛的未來,只有通過持久不懈的學術研究,逐漸積累知識才能達到。並告誡人們說,按求知的慾望行事,實現自我乃是人生最崇高的目標,從事理智活動,進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①亞里士多德早期著作《勸勉篇》,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頁。
①《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第519頁。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都喜好感覺,因為它最能使我們識別事物並顯示出區別。比感覺高一級的認識是記憶。感覺是一切動物都有的,記憶只是部分動物才有,這些動物更為聰明,更善於學習。由記憶獲得經驗,經驗產生技術。技術高於經驗,懂技術的人「之所以更有智慧並不是由於實際做事情,而是由於懂得道理,知道原因」。(《形而上學》)這個一級比一級高的認識階段,還不是真正的智慧,還沒真正體現出人的本性。智慧是關於原因的知識,是關於第一的、最普遍原因的知識。它不像技術是為了實用,而是為知識而知識,是理性。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有理性,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縛。這種思想發展到黑格爾那裡就成了「絶對理性」。所謂絶對,就是無條件,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