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亞里斯多德傳    P 78


作者:亞里斯多德
頁數:78 / 164
類別:傳記

 

亞里斯多德傳

作者:亞里斯多德
第78,共164。
亞里士多德還從範疇與實體、實體與客觀的關係上探討了真和假的問題。他指出,我們首先給真假作出規定,所謂假,就是以不是為是,以是為不是。所謂真,就是以是為是,以不是為不是。真與假的問題是依事物的對象是否聯合或分離而定:誰把分離的東西認為是聯合的,把聯合的東西認為是分離的,那就是假的;把分離的東西認為是分離的,把聯合的東西認為是聯合的,就是真的。這種說法也許還不夠全面、準確,但其基本意思是要明確真與假的標準,凡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實的,主客觀相一致的,那麼人們的看法、判斷就是真的;不相符、不一致的,則是假的。這點表明了他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用他的這種說法,對照日常生活經驗,可以判斷出不太複雜的真假問題。比如說石頭是硬的,不是因為我們說它硬,它才硬,而是因為這種說法符合客觀情況;如不這樣說,那就違背實際了,就是假而不是真了。
亞里士多德的範疇學說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現了邏輯學、本體論和認識論相一致的思想萌芽。他把範疇看作是事物存在形式的邏輯規定,並試圖以一個範疇系統對客觀事物的多方面作全面的邏輯規定,這也就是他一再強調的範疇的種類和存在的種類一樣多的意思。他不僅從邏輯學的角度揭示範疇的含義,而且從範疇和客觀存在的關係上來瞭解和把握範疇的內容和實質。同時,還試圖把範疇的排列和順序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程序一致起來,把「實體」列在十範疇的首位,並明確指出實體不論在時間上還是在認識程序上都是第一的。這是符合人們認識規律的,因為我們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是從個別的具體的事物開始,即首先要認識這個東西是什麼,然後才能認識該事物的各種特點、特徵和屬性。亞里士多德給具體範疇下定義、考察具體範疇的內容,以及範疇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時,往往都是從認識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的,有的地方還講得很得當。


  
其次體現了變化和運動的思想。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詳盡地論證了運動這個範疇的哲學家,他不僅批判了以芝諾為代表的否認運動的錯誤觀點,而且還論述了運動和事物的聯繫。就具體事物來說,其運動是有限的,有生有滅;就整個運動來說,是無限的,無生無滅。因此,每個範疇以及每對範疇之間,就從運動著的存在中獲得了自己的內容和聯繫。他把運動、變化看成是聯繫質料和形式、潛能和現實的中間環節,指出從質料到形式,從潛能到現實是一種變化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