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日知錄    P 240


作者:顧炎武
頁數:240 / 271
類別:中國哲學

 

日知錄

作者:顧炎武
第240,共271。
○方音五方之語雖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十而操一鄉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仲由之彥,夫子病之;鴻舌之人,盂于所斥。而《宋書》謂高祖雖「累葉江南,楚言未變,雅道風流無聞焉爾」。又謂長沙王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為,多諸鄙拙」。《世說》言:「劉真長見王丞相,既出,人問見王公雲何?答曰:『未見他異,惟聞作吳語耳。』」又言:「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又言:「支道林人東,見王于猷兄弟還,人間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項鳥,但聞喚啞啞聲。』」《北史》謂丹楊王劉昶呵罵僮仆,音雜夷夏。雖在公坐,諸王每侮弄之。夫以創業之君,中興之相,不免時人之議,而況于士大夫乎。北齊楊忄音稱裴讞之曰:「河東士族,京官不少,惟此家兄弟全無鄉音。」其所賤可知矣。至于著書作文,尤忌俚俗。《公羊》多齊言,《淮南》多楚語,若《易》傳、《論語》何嘗有一字哉。若乃講經授學,彌重文言,是以孫詳、蔣顯曾習《周官》,而音乖楚夏,則學徒不至;李業興學問深博,而舊音不改,則為梁人所笑。郵下人士音辭鄙陋,風操蚩量拙,則顏之推不願以為兒師。是則惟君于為能通天下之志,蓋必自其發言始也。

《金史‧國語解》序曰:「今文《尚書》辭多奇澀,蓋亦當世之方音也。」荀子每言:「案《楚辭》每言『羌』,皆方音。」劉勰《文心雕龍》云:「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可謂銜靈均之聲余,失黃鐘之正響也。」



  
○國語後魏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本國語。後染華俗,多不能通,故錄其本言相傳教習,謂之國語。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國語譯《孝經》之旨,教於國人,謂之《國語孝經》。而歷考《後魏》、《北齊》二書,若盂威以明解北人語,敕在著作,以備推訪;孫搴以通鮮卑語,宣傳號令;祖以解卑語免罪,復參相府;劉世清以能通四裔語,為當時第一,後主命作突厥語翻《涅經》,以遺突厥可汗。並見遇時主,寵絶群僚。然其官名制度無一不用漢語。而魏孝文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違者免所居官。」北齊書‧高昂傳》:「于時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唯憚服于昂。高祖每申令三軍,常鮮卑語;昂若在列,則為華言。」孝文用夏變夷之主,齊神武亦英雄有大略者也。契丹偏居北陲,始以本國之言為官名號令,而《遼史》創立《國語解》一篇,自是金元亦多循之,而北俗之語遂載之史書,傳于後代矣。

後魏《平陽公丕傳》:「丕雅愛本風,不達新式。至于變俗遷灘,改官制服,禁絶舊言,皆所不願。帝亦不逼之,但誘示大理,令其不生同異。」變俗之難如此。今則拓跋宇文之語不傳于史冊者已蕩然無餘,一時眾楚之淋固不能勝三紀遷殷之化也。


  

後唐康福善諸蕃語。明宗聽政之暇,每召入便殿,咨訪時事,福即以著語奏之。樞密使安重誨惡焉,嘗面戒之曰:「康福但亂奏事,有日斬之!」

○外國風俗歷九州之風俗,考前代之史書,中國之不如外國者有之矣。《遼史》言:「契丹部族生生之資仰給畜牧,績毛飲氵重,以為衣食。各安舊風,狃習勞事,不見紛華異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卒之虎視四方,強朝弱附。」《金史》:「世宗嘗謂宰臣曰:『朕見女直風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非朕心所好,東宮不知女直風俗,第以朕故,猶尚存之,恐異日一變此風,非長久之計。』」他日與臣下論及古今,又曰:「『女直舊風,雖不知書,然其祭天地,敬親戚,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禮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與古書所載無異。汝輩不可忘也。』乃禁女直人不得改稱漢姓,學南人衣裝,犯者抵罪。」又曰:「女直舊風,凡酒食會聚,以騎射為樂,今則弈棋、雙陸,宜悉禁止,令習騎射,」又曰:「遼不忘舊俗,朕以為是。海陵習學漢人風俗,是忘本也。若依國家舊風,四境可以無虞,此長久之計也。」《邵氏聞見錄》言:「回紇風俗樸厚,君臣之等不甚異,故眾志專一,勁健無敵。自有功于唐,賜遺豐腴。登裡可汗始自尊大,築宮室以居,婦人有粉黛文綉之飾。中國為之虛耗,而其俗亦壞。昔者祭公謀父之言:“犬戎樹,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由余之對穆公言:『戎夷之俗,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其所以有國而長,世用此道也。及乎薦居日久,漸染華風,不務《詩》《書》,唯徵玩好,服飾竟於無等,財賄溢于靡用,驕淫矜侉,浸以成習,於是中行有變俗之譏,賈生有五餌之策。又其末也,則有如張昭遠以皇弟、皇子喜徘優,飾姬妾,而卜沙陀之不永;張舜民見大孫好音樂、美姝、名茶、古畫,而知契丹之將亡。後之君子誠監于斯,則知所以勝之之道矣。」

《史記》言:「匈奴獄久者不過十日,一國之囚不過數人。」《鹽鐵論》言:「匈奴之俗略于文而敏於事。」宋鄧肅對高宗言:「外國之巧在文書簡,簡故速。中國之患在文書繁,繁故遲。」《遼史》言:「朝廷之上,事簡職專,此遼之所以興也。」

然則外國之能勝於中國者惟其簡易而已,若舍其所長而效人之短,吾見其立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