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日知錄    P 258


作者:顧炎武
頁數:258 / 271
類別:中國哲學

 

日知錄

作者:顧炎武
第258,共271。
○唐《左傳‧昭公元年》:「遷實沈于大夏。」《定公四年》:「命以唐誥而封于夏虛。」服虔曰:「大夏在汾、澮之間。」杜氏則以為太原晉陽縣。按晉之始見《春秋》,其都在翼。《括地誌》:「故唐城在絳州翼城縣西二十里。堯裔于所封,成王滅之,而封太叔也。」北距晉陽七百餘里,即後世遷都亦遠不相及;況霍山以北,自悼公以後始開縣邑,而前此不見于傳。又《史記‧晉世家》曰:「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翼城正在二水之東,而晉陽在汾水之西,又不相合。竊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緡之滅,並在于翼。《史記》屢言「禹鑿龍門,通大夏」。《呂氏春秋》言「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則所謂大夏者,正今晉、絳、吉、隰之間,《書》所云「維彼陶唐,有此冀方」,而舜之命皋陶曰「蠻夷猾夏」者也,當以服氏之說為信。又齊桓公伐晉之師,僅及高梁,而《封禪書》述桓公之言,以為西伐大夏,大夏之在平陽明矣。

○晉都春秋時,晉國本都翼,在今之翼城縣。及昭侯,封文侯之弟桓叔于曲沃。桓叔之孫武公滅翼,而代為晉侯,都曲沃;在今聞喜縣。其子獻公城絳,居之;在今太平縣之南,絳州之北。歷惠、懷、文、襄、靈、成六公,至景公,遷于新田;在今曲沃縣,當汾、澮二水之間。於是命新田為絳,而以其故都之絳為故絳。此晉國前後四都之故跡也。晉自都絳之後,遂以曲沃為下國。然其宗廟在焉。考悼公之立,大夫逆于清原:是次郊外。庚午,盟而入;辛巳,朝于武宮:是入曲沃而朝于廟。二月乙酉朔,即位於朝:是至絳都。而平公之立,亦云「改服修官,于曲沃」,但不知其後何以遂為奕氏之邑。而欒盈之人絳,范宣子執魏獻子之手,賂之以曲沃,夫以宗邑而與之其臣,聽其所自為。端氏之封,屯留之徙,其所由來者漸矣。



  
○瑕晉有二暇。其一,《左傳‧成公六年》:「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杜氏曰:「郇瑕,古國名。」《水經注》:「涑水又西南逕瑕城。」京相曰:「今河東解縣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是也。在今之臨晉縣境,其一,《僖公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解:「焦、瑕,晉河外五城之二邑。」《文公十二年》:「晉人、秦人戰于河曲,秦師夜遁,復侵晉人瑕。」解以河曲為河東蒲阪縣南,則瑕必在河外。《十三年》:「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按《漢書‧地理志》:「湖,故曰胡,武帝建元年更名湖。」《水經‧河水》:「又東逕湖縣故城北。」酈氏註云:「《晉書》:《地道記》:《太康記》並言:胡縣,漢武帝改作“湖」。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古「瑕」、「胡」二字通用。《禮記》引《詩》:「心乎愛矣,瑕不謂矣。」鄭氏註云:「暇之言胡也。瑕、胡音同,故《記》用其字。」是瑕轉為胡,又改為湖。而瑕邑即桃林之塞也,今為閿鄉縣治。而《成公十三年》:「伐秦,成肅公卒於瑕。」亦此地也,道元以郇瑕之瑕為詹嘉之邑,誤矣。



  
《信公十五年》:「晉侯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正義曰:「自華山之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也。」傳稱焦瑕,蓋是其二。《成公元年》:「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瑕嘉即詹嘉,以邑為氏。《僖公十五年》:「暇呂飴甥。」當亦同此,而解以瑕呂為姓,恐非。

○九原《禮記.檀弓》:「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水經注》以在京陵縣。《漢志‧太原郡》:「京陵」,師古曰:「即九京。」因《記》文「或作九京」而傅會之爾。古者卿大夫之葬必在國都之北,不得遠涉數百里,而葬于今之平遙也。《志》以為太平之西南二十五里有九原山,近是。

○昔陽《左傳‧昭公十二年》:「晉苟吳偽會齊師者假道于鮮虞,遂人昔陽。秋八月壬午,滅肥,以肥子綿皋歸。」杜氏謂:「鮮虞,白狄別種,在中山新市縣。」又謂:「鉅鹿下曲陽縣西有肥{系}城。」是也。其曰:「昔陽,肥國都,樂平沾縣東有昔陽城。」則非也。疏載劉炫之言,以為:「齊在晉東,偽會齊師,當自晉而東行也。假道鮮虞,遂入昔陽,則昔陽當在鮮虞之東也。」今按樂平沾縣在中山新市西南五百餘里,何當假道于東北之鮮虞,而反入西南之昔陽也?既入昔陽,而別言滅肥,則肥與昔陽不得為一,安得以昔陽為肥國之都也?昔陽既是肥都,何以復言鉅鹿下曲陽有肥{系}之城?疑是肥名取于彼也。肥為小國,境必不遠,豈肥名取鉅鹿之城建都于樂平之縣也?「十五年,苟吳伐鮮虞,圍鼓。」杜云:「鼓,白狄之別,鉅鹿下曲陽縣有鼓聚。」炫謂:「肥、鼓並在矩鹿。昔陽即是鼓都,在鮮虞以東南也。」《二十二年》傳曰:「晉荀吳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于昔陽之門外,遂襲鼓,滅之。」則昔陽之為鼓都斷可知矣。

《漢書‧地理志》:「鉅鹿下曲陽。」應劭曰:「晉荀吳滅鼓,今鼓聚昔陽亭是也。」《水經注》:「低水東經肥{系}縣之故城南,又東經昔陽城南,本鼓聚。」《十三州志》曰:「今其城昔陽亭是矣。」京相曰:「白狄之別也。下曲陽有鼓聚。」其說皆同。《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將攻齊昔陽,取之。」夫昔陽在鉅鹿,故屬之齊,豈得越太行而有樂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