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聊齋誌異 中    P 69


作者:蒲松齡
頁數:69 / 160
類別:古典小說

 

聊齋誌異 中

作者:蒲松齡
第69,共160。
靜海邵生(1) ,家貧。值母初度(2) ,備牲酒祀于庭(3) ;拜已而起,則案上餚饌皆空。甚駭,以情告母。母疑其睏乏不能為壽,故詭言之。邵默然無以自白。無何,學使案臨,苦無資斧,薄貸而往。途遇一人,伏候道左,邀請甚殷。

從去,見殿閣樓台,彌亙街路(4).既入,一王者坐殿上,邵伏拜。



  
王者霽顏命坐(5) ,即賜宴飲,因曰:「前過華居(6) ,廝仆輩道路饑渴(7),有叨盛饌。」邵愕然不解。王者曰:「我忤官王也(8). 不記尊堂設蛻之辰乎(9)?」筵終,出白鏹一裹(10),曰:「豚蹄之擾,聊以相報。」受之而出,則宮殿人物,一時都■;惟有大樹數章(11),蕭然道側。視所贈,則真金,秤之得五兩。考終,止耗其半,猶懷歸以奉母焉。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靜海:縣名,今屬天津市。

(2) 初度:謂生日。

(3) 牲:指供祭祀用的家畜,一般用牛、羊、豬之頭,貧家或用豬蹄代替。

(4) 彌亙街路:猶言遠接街路。彌亙,猶遠亙,遠遠相接。街路,臨街之路。

語見《後漢書。馬防傳》。

(5) 霽顏:和顏悅色。

(6) 華居:稱人居室的敬詞。

(7) 廝仆:奴僕。

(8) 忤官王:俗稱「十殿閻羅」之一。「忤」,或作「伍」。見《釋門正統。



  
利生志》。

(9) 尊堂設蛻之辰,指其母壽辰。尊堂,對人父母的敬稱。設■之辰,指稱女子生日。《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于門右。」

慶賀女子生日因稱設■。

(10)白鏹一裹:白金一包。

(11)大樹數章:大樹數株。章,大樹日章:一章,猶一株。見《史記。貨殖列傳》。

役鬼

山西楊醫(1) ,善針灸之術;又能役鬼。一出門,則捉騾操鞭者,皆鬼物也。

嘗夜自他歸,與友人同行。途中見二人來,修偉異常(2).友人大駭。楊便問:「何人?」答云:「長腳王。大頭李,敬迓主人(3).」楊曰:「為我前驅(4).」二人旋踵而行,蹇緩則立候之(5) ,若奴隷然。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山西:山西省。

(2) 修偉:高大。

(3) 敬迓:敬迎。迓,迎。

(4) 為我前驅:猶言為我在前開路。

(5) 蹇緩:行走緩慢。蹇,行動遲緩。

細柳

細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1).或以其腰嫖■可愛(2) ,戲呼之「細柳」

雲。柳少慧,解文字,喜讀相人書(3).而生平簡默(4) ,未嘗言人臧否(5);但有問名者,必求一親窺其人。閲人甚多,俱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無良匹,汝將以丫角老耶(6) ?」女曰:「我實欲以人勝天(7) ;顧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後,請惟父母之命是聽。」

時有高生者,世家名士,聞細柳之名,委禽焉(8).既醮,夫婦其得,生前室遺孤,小字長福,時五歲,女撫養盩厔。女或歸寧,福輒號啼從之,呵遣所不能止。年餘,女產一子,名之長怙。生問名字之義,答言:「無他,但望其長依膝下耳。」女子女紅疏略,常不留意;而于畝之東南(9) ,稅之多寡,按籍而問,惟恐不詳。久之,謂生曰:「家中事請置勿顧,詩妾自為之,不知可當家否?」生如言,半載而家無廢事,生亦賢之。

一日,生赴鄰村飲酒,適有追逋賦者(10),打門而誶(11);遣奴慰之(12),弗去。乃趣童召生歸(13). 隷既去,生笑曰:「細柳,今始知慧女不着痴男耶?」女聞之,俯首而哭。生驚輓而勸之,女終不樂。生不忍以家政累之,仍欲自任,女又不肯。晨興夜寐,經紀彌勤。每先一年,即儲來歲之賦,以故終歲未嘗見催租者一至其門;又以此法計衣食,由此用度益紓(14). 於是生乃大喜,嘗戲之曰:「細柳何細哉:眉細、腰細、凌波細(15),且喜心思更細。」女對曰:「高郎誠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願壽數尤高(16). 」



中有貨美材者(17),女不惜重直致之;價不能足,又多方乞貸于戚裡,生以其不急之物,固止之,卒弗聽。蓄之年餘,富室有喪者,以倍資贖諸其門(18).生因利而謀諸女,女不可。問其故,不語;再問之,熒熒欲涕。心異之,然不忍重拂焉,乃罷。

又逾歲,生年二十有五,女禁不令遠遊;歸稍晚,僮仆招請者,相屬於道。

於是同人咸戲謗之。一日,生如友人飲,覺體不快而歸,至中途墮馬,遂卒。時方溽暑,幸衣衾皆所夙備。裡中始共服細娘智。福年十歲(19),始學為文。父既歿,嬌惰不肯讀,輒亡去從牧兒遨(20). 譙訶不改,繼以夏楚(21),而頑冥如故。

母無奈之,因呼而諭之曰:“既不願讀,亦復何能相強?

但貧家無冗人(22),便更若衣,使與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撻勿悔!「於是衣以敗絮,使牧豕;歸則自掇陶器,與諸仆啖飯粥。數日,苦之,泣跪庭下,願仍讀。母返身面壁,置不聞。不得已,執鞭啜泣而出。殘秋向盡(23),桁無衣(24),足無履,冷雨沾濡,縮頭如丐。裡人見而憐之,納繼室者,皆引細娘為戒,嘖有煩言(25). 女亦稍稍聞之,而漠不為意。福不堪其苦,棄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問。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不敢遽人,哀求鄰媼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來見;不然,早復去。「福聞之,驟入,痛哭願受杖(26). 母問:」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無須撻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願受百杖,請復讀。“女不聽。鄰嫗慫恿之,始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