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63


作者:司馬遷
頁數:63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63,共824。
大索(1),逐客(2)。李斯上書說(3),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4)。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5)。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6),翕而出不意(7),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8)。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9),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為人,蜂准十,長目,摯鳥膺(11),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12),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13),然見我常身自下我(14)。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15),天下皆為虜矣(16)。不可與久游(17)。」乃亡去(18)。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19)。
(1)索:搜索。(2)逐客:驅逐居留在秦國的客卿。(3)李斯上書:指李斯的《諫逐客書》,見《李斯列傳》。(4)下:使降服,制服。(5)弱秦:削弱秦國。弱,使弱。(6)合從(zong,縱):南北叫「縱」,「合縱」就是山東六國聯合抗秦。從,同「縱」。(7)翕(x□,吸):收斂,集聚。(8)智伯:知瑤,又叫荀瑤,春秋末晉國執政的卿,勢大而驕橫,被韓、趙、魏三家所滅。事詳《晉世家》。夫差:春秋末吳國君主,其父闔閭為越王勾踐所傷而死。夫差誓報父仇,大敗越國。後伐齊,又與晉爭霸中原,越乘虛伐吳,吳終於為越王勾踐所滅,夫差自殺。事詳《越王勾踐世家》。湣王:戰國時齊國君主,曾與秦昭王爭為帝,後在燕將樂毅率領諸侯之兵擊齊時,被相國淖齒所殺。事詳《齊太公世家》。(9)亢禮:行平等之禮。十蜂准:高鼻子。(11)摯:通「鷙」,猛禽。膺(y□ng,英):胸。(12)約:窮困。出人下:意思是屈居人下。(13)布衣:庶人之服,借指平民。(14)身自下我:意思是親自對我謙下。(15)誠使:如果。(16)虜:奴隸。(17)游:交往。(18)亡去:逃離。(19)用事:掌權。
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桓齮將(1)。十二年,文信侯不韋死,竊葬(2)。其舍人臨者(3),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自今以來(4),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5),視此(6)。秋,復嫪毐舍人遷蜀者。當是之時,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1)以上一段記述錯亂不明。《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蓋是役也,王翦為主將,桓齮為次將,楊瑞和為末將,並軍伐趙。攻鄴未得,先取九城,王翦遂別攻閼與、橑陽,而留桓齮攻鄴。齮即取鄴,翦復令齮攻橑陽,己獨攻閼與,皆取之。」又:安陽,當為櫟陽之誤。譯文參用此說。斗食,指俸祿較低的官吏,年俸不滿百石,所給俸秩以斗計算,所以叫斗食。什,同「十」。(2)竊葬:私葬,偷葬。《索隱》云:「不韋飲鴆死,其賓客數千人竊共葬於洛陽北芒山。」(3)臨(lin,吝):哭吊死者。(4)自今以來:從今以後。(5)籍,編入簿冊,登記。(6)視此:比照這些。視,比。


  
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河南(1)。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齮定平陽、武城。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2),留非(3),非死雲陽。韓王請為臣。
(1)之:往,到……去。(2)秦用李斯謀:韓王曾遣韓非使秦,秦王悅之,後因李斯毀之,秦王扣留韓非,終被李斯害死於秦。詳見《老莊韓非列傳》。(3)留:羈留,扣留。
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地動。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1)。初令男子書年(2)。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穎川。地動。華陽太后卒。民大饑。


  
(1)「發卒」句:《會注考證》引方苞曰:「發卒受韓南陽地,而使內史騰為假守也。」假,代理。(2)書年:報寫年齡。這是為了便於征發兵卒,徭役。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1),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2)。秦王還,從太原。上郡歸。始皇帝母太后崩。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谷(3),大饑。
(1)將上地:統率上地的秦軍。(2)坑:坑埋,活埋。(3)軍:駐紮。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1),恐,使荊軻刺秦王(2)。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3),而使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賁攻(薊)〔荊〕。乃益發卒,詣王翦軍(4),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5)。王翦謝病老婦(6)。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7),深二尺五寸。
(1)患:擔心。(2)荊軻刺秦王:事詳《刺客列傳》。(3)體解:就是肢解,古代分解肢體的酷刑。(4)益:增加。詣:往,到。(5)王(wang,旺)之:在那裡稱王。(6)謝病:推說有病。老婦:告老還鄉。(7)雨雪:下雪。
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1),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2),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3)。
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4)。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1)強(qi□ng,搶)起之:勉強起用他。(2)降越君:使越君降服。越君,越族首領。楚威王已滅越國,其餘族不稱王,自稱君。(3)酺(pu,蒲):命令特許的大聚飲。秦漢時,三人以上無故聚飲有禁,違者罰金四兩。秦滅韓、趙、魏、燕、楚五國,下令特許聚飲,以示慶祝。(4)不通秦:不與秦國來往。
秦初並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1),請為藩臣(2),已而倍約(3),與趙、魏合從畔秦(4),故興兵誅之(5),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6)。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7),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8),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9),六王鹹伏其辜十,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11),傳後世。其議帝號(12)。」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13),其外侯服夷服(14),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15),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16),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17),令為『詔』(18),天子自稱曰『朕』(19)。」王曰:「去『泰』,著『皇』(20),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21)。」制曰:「可」。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22),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23)。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24),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25),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