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0


作者:司馬遷
頁數:70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70,共824。
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1),始皇君天下(2),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3)。令子嬰齋,當廟見(4),受王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5)。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6)。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高使人請子嬰數輩(7),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廟重事(8),王奈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咸陽(9)。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十。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11)。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居月餘,諸侯兵至,項籍為從長(12),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滅秦之後,各分其地為三(13),名曰壅王、塞王、翟王,號曰三秦。項羽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諸侯(14),秦竟滅矣。後五年,天下定於漢。
(1)故:從前,本來。(2)君天下:為天下之君,即統治天下的意思。(3)以黔首葬:按照平民的葬儀埋葬。(4)廟見:到宗廟去拜祖先。(5)詳:通「佯」,假裝。(6)「趙高與楚約」二句:趙高遣使與劉邦約,欲分王關中。楚,指劉邦。事詳《高祖本紀》。(7)數輩:幾批。(8)宗廟重事:指國家大事。(9)三族:誅滅三族。十約降:招降。(11)軹道:亭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北。(12)從(zong,縱)長:合縱之長,指諸侯盟主。(13)其地:指原秦國之地。(14)主命:主持。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嘗有勳於唐虞之際,受土賜姓(1)。及殷夏之間微微散(2)。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3)。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4),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5)!曰:
秦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6),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7)。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8),鉏櫌白梃(9),望屋而食十,橫行天下(11)。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12),長戟不刺,強駑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艱(13)。於是山東大擾(14),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於外(15),以謀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寤(16)。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17),僅得中佐(18),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


  
(1)賜姓:指伯翳因善馴鳥獸,被舜任命為虞,後來又佐助禹治水有功,舜賜姓嬴。事詳《秦本紀》。(2)微散:衰落。「微」「散」同義。(3)垂:同「陲」,邊境。(4)羞與之侔(mou,牟):認為跟他們相比是羞恥。侔,齊,等同。(5)賈生:指賈誼。事跡見《屈原賈生列傳》。(6)繕:修理,修整。津:渡口。(7)甲兵:鎧甲和兵器,泛指武器。(8)戟:古兵器名,戈屬。(9)鉏(chu,鋤):除草翻土的農具。櫌(y□u,優):同「耰」。擊碎土塊平整土地的農具。梃:棍棒。十望屋而食:望見房屋就可以吃飯。這是說起義部隊雖無給養,但到處都得到人民的支持。(11)橫行:縱橫馳騁,指所向無敵。(12)闔:關閉。(13)曾:竟然。藩籬:籬笆。(14)擾:亂。(15)要:相約,來往。市:做買賣,這裡指講條件。(16)寤:同「悟」,覺悟。(17)藉使:假使。(18)中佐:指中等的輔佐之臣。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1),四塞之國也(2)。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賢哉?其勢居然也(3)。且天下嘗同心併力而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4),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5)。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並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阨(6),荷戟而守之(7)。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8)。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9)。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安土息民十,以待其敝(11),收 弱扶罷(12),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13),其救敗非也(14)。
(1)被山:以山為被,就是有山阻隔的意思。帶河:以河為帶,就是有河環繞的意思。(2)四塞:四周都有關隘。(3)勢居:地位。然:使然,使它這樣。(4)延:引進,迎接。(5)逃北:敗逃。壞:崩潰。(6)阨(ai,艾):阻塞,險要。(7)荷:扛。(8)素王:道德很高,天下景仰但未居王位的人。(9)利之:意思是為自己謀求利益。十息民:讓民眾休養生息。(11)敝:衰敗。(12)罷(pi,疲):通「疲」。(13)為禽:被擒。禽,同「擒」。(14)救敗:指挽救危敗的策略。
秦王足已不問(1),遂過而不變(2)。二世受之,因而不改(3),暴虐以重禍(4)。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5),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土也(6),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7),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8)。故使天下之土,傾耳而聽,重足而立(9),拑口而不言十。是以三主失道(11),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12),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13)。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14)。故週五序得其道(15),而千餘歲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16)。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17),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18),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1)足已:意思是以己之功為滿足。問:指求教於人。(2)遂:順,延續。(3)因:因循,沿襲。(4)重禍:加重禍患。(5)三主:指秦始皇、秦二世、公子嬰。(6)知化:指懂得形勢變化。(7)拂(bi,必)過:糾正錯誤。(8)未卒於口:意思是還沒說完。(9)重足:兩腳重疊,不敢移動。形容十分恐懼。十拑口:閉口。(11)失道:迷路。(12)雍蔽:壅塞,蒙蔽。雍,通「壅」。(13)五伯:即五霸。所指有二說:一,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繆公、宋襄公、楚莊王;二,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14)怨望:怨恨。「怨」「望」同義。(15)五序:指公、侯、伯、子、男的順序。又現存《新書》作「王序」。(16)統:綱紀,根本。(17)參:參驗,檢驗。(18)權勢:謀略和形勢。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窺周室(1),有席卷天下(2),包舉宇內(3),囊括四海人意(4),併吞八荒之心(5)。當是時,高君佐之(6),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斗諸侯(7),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8)。
(1)窺:窺伺,窺探。周室:周王室,這裡指周王朝政權。(2)席卷:像用蓆子卷東西一樣卷走。(3)包舉:像用包裹包東西一樣拿走。(4)囊括:像用口袋裝東西一樣裝走。(5)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這裡指天下。(6)商君:即商鞅。(7)連衡:即「連橫」。斗諸侯:使諸侯爭鬥,即挑起諸侯之間的戰爭。(8)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形容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