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語譯註    P 184


作者:劉知幾
頁數:184 / 203
類別:中國古代史

 

國語譯註

作者:劉知幾
第184,共203。
230講: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曰:「昔吾先王體德明聖,達于上帝,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荊①,此則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處以念惡,出則罪吾眾,撓亂百度,以妖孽吳國。今天降衷于吳,齊師受服。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鐘鼓,實式靈之。敢告于大夫。」申胥釋劍而對曰:「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②,以能遂疑計惡,以不陷于大難。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曰:『余令而不違。』夫不違,乃違也。夫不違,亡之階也。夫天之所棄,必驟近其小喜,而遠其大憂。王若不得志于齊,而以覺寤王心,而吳國猶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棄之。用能援持盈以沒,而驟救傾以時。今王無以取之,而天祿亟至,是吳命之短也。員不忍稱疾闢易③,以見王之親為越之擒也。員請先死。」遂自殺。將死,曰:「以懸吾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鴺④,而投之於江⑤。

【註釋】



  
①荊:古代楚國的別稱。因其原來建國于荊山一帶,故名。②先王:指吳王闔閭。③員:伍員。申胥的自稱。④鴟鴺:皮製的口袋,可以盛酒,亦作鴟夷。⑤江:即長江。

【譯文】


  

吳王夫差伐齊獲勝歸來後,便責問伍子胥說:「過去我的先王德高聖明,通達上天的意旨,就像農夫並排耕作一樣,與你一起割除我國四方的蒿草,打敗了楚國並在那裡立下了威名,這是你出的力。如今你老了,卻又不肯自安於閒適的生活,在家盡動些壞腦筋,出外使我的部眾遭受苦難,擾亂法度,來加害于吳國。現在上天降福吳國,使齊國歸順了。我豈敢自誇,這是因為先王的軍隊,得到神靈佑助的緣故。我冒昧告訴你這個消息。」伍子胥解下佩劍回答說:「過去我們先王一直有輔佐的賢臣,用來幫助決斷疑難,權衡得失,所以沒有陷入大難。如今你拋棄老臣,去和幼稚的年輕人共商國策,說:『我的命令不得違背。』這樣的不違背,恰恰是對天意的違背。這樣的不違背,正是導致敗亡的階梯啊。那上天所要拋棄的,必定在眼前先給它小小的歡喜,而把大的憂患留在後面。您如果伐齊不順利,反而會內心有所覺悟,這樣吳國還可以世代延續。我們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條件;凡是遭到失敗,也自有失敗的原因。憑藉有才能的人輔佐可以保住成業,而且及時輓回危局。現在你沒有取得成功的條件,而上天賜給你的福祿卻屢屢降臨,說明吳國的國運已經很短了。我不忍心稱病退避一邊,看到你被越國人所生擒,我只有請求先死!」於是就自殺了。臨死前,

說:「把我的眼睛懸掛在國都的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入侵,吳國的滅亡。」吳王惱怒地說:「我不讓他有看到什麼的機會。」便派人拿伍子胥的屍體,裝到皮口袋中,投入長江。

吳晉爭長未成勾踐襲吳

231講: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于歲,乃起師北征。闕為深溝,通於商①、魯之間,北屬之沂②,西屬之濟③,以會晉公午于黃池④。於是越王勾踐乃命范蠡、舌庸⑤,率師沿海溯淮以絶吳路。敗王子友于姑熊夷⑥。越王勾踐乃率中軍溯江以襲吳,入其郛,焚其姑蘇,徙其大舟。吳、晉爭長未成,邊遽乃至,以越亂告。吳王懼,乃合大夫而謀曰:「越為不道,背其齊盟。今吾道路修遠,無會而歸,與會而先晉,孰利?」王孫雒曰⑦:「夫危事不齒,洛敢先對。二者莫利。無會而歸,越聞章矣,民懼而走,遠無正就。齊、宋、徐、夷曰:『吳既敗矣!』將夾溝而■我,我無生命矣。會而先晉,晉既執諸侯之柄以臨我,將成其志以見天子。吾須之不能,去之不忍。若越聞愈章,吾民恐叛。必會而先之。」王乃步就王孫雒曰:「先之,圖之將若何?」王孫雒曰:「王其無疑,吾道路悠遠,必無有二命,焉可以濟事。」王孫雒進,顧揖諸大夫曰:「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智矣。民之惡死而欲富貴以長沒也,與我同。雖然,彼近其國,有遷;我絶慮,無遷。彼豈能與我行此危事也哉?事君勇謀,于此用之。今夕必挑戰,以廣民心。請王勵士,以奮其朋勢,勸之以高位重畜,備刑戮以辱其不勵者,令各輕其死。彼將不戰而先我,我既執諸侯之柄,以歲之不獲也,無有誅焉,而先罷之,諸侯必說。既而皆入其地,王安挺志,一日惕,一日留,以安步王志。必設以此民也,封于江、淮之間,乃能至于吳。」吳王許諾。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