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47


作者:司馬遷
頁數:747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747,共824。
(1)《正義》說此以下為《別錄》中的第八章《魏文侯》。內容是論古樂、新樂的區別。端冕:即正冕。冕是諸侯王的禮服,正冕而聽表示恭敬、莊嚴。(2)旅:《樂記》鄭玄釋為俱。進旅退旅就是俱進俱退,言其整齊劃一。(3)弦匏笙簧:泛言眾管絃樂器。合:《樂記》鄭玄釋為「皆也」。守:待。拊鼓:樂器名。拊以革為之,內實以糠;鼓也是革類樂器。全句的意思是:絃管眾樂器都待拊鼓而奏。按《周禮·大師》載:擊拊以後,才開始歌唱;「下管(堂下管樂器)、播樂器」則待鼓朄(小鼓為朄)。(4)文:《樂記》鄭玄釋:文謂鼓也。擊鼓後眾樂開始,稱為始奏以文。(5)武:《樂記》鄭玄解釋:「武,謂金也」。孔穎達釋金為金鐃。亂:樂曲末尾一章。全句意思,樂曲結束時,擊金鐃而退。《樂記》「止」作「復」,同義。(6)相:《樂記》鄭玄釋為糠,因拊是以革實糠,所以這裡相就是指拊。《集解》解釋全句的意思是:「整其亂行,節之以相」。治釋為整,亂釋為亂行,與上句「止亂以武」不能諧調,應解釋為:樂將終,以相理其節奏。(7)訊疾:即迅疾,言舞者動作輕捷。雅:《樂記》鄭玄解釋:「雅亦樂器名也,狀如漆筒,中有椎」。但《樂記》中訊疾作譏疾,譏為訄字之誤,即訄字,《說文》釋為「迫也」。與「治」、「止」等字相通,止亂以武、治亂以相,譏疾以雅三句文式對稱,武、相都是樂器,雅自當是樂器,今《樂書》改譏為訊,訊疾只是一個形容詞,與止亂、治亂迥不相同,仍釋雅為樂器便欠通達,當釋為文雅,雅正之雅,全句的意思是:迅捷而又文雅。(8)俯:《樂記》鄭玄解釋:「猶典也。言不齊一也」。孔穎達解釋全句意思是:「謂俯僂(lou,樓。曲背)曲折,不能進退齊一,俱曲折進退而已,行伍雜亂也」。(9)優:俳優。即逗人笑樂的藝人,古時身份極為低賤。十獶(na,撓):同「猱」,彌猴。
文侯曰:「敢問如何?」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1),疾疢不作而無祆祥(2),此之謂大當(3)。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之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絃歌詩頌(4),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詩》曰:『莫其德音(5),其德克明(6),克明克類(7),克長克君。王此大邦(8),克順克俾(9)。俾於文王,其德靡悔十。既受帝祉(11),施於孫子』。此之謂也。今君所好者,其溺音與」?


  
(1)五穀:泛指糧食作物。 (2)疾疢(chen,趁):即疾病。熱病為疢,亦泛指一切病。祆祥:預兆為祥;祆同妖,釋為怪異,妖妄;所以祆祥就是怪異的徵兆,或說是凶兆,不吉利的徵兆。(3)大當:《樂記》鄭玄解釋:「當,謂樂不失其所」。按:當就是:應當、理當、該當之當,不失其所的意思,前文有「四時當」謂四時有序,不失其所;此稱大當,是指萬物皆有序,皆不失其所,非止樂而已。(4)詩:詩歌。頌:頌揚之聲。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作《詩·頌》,意思是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商頌》。不確。(5)此詩見《詩經·大雅·皇矣》篇。莫,毛註:「靜也」,「定也」。鄭玄註:「德正應和曰莫」。 (6)克:能。《爾雅·釋言》:「克,能也」。「其德克明」就是「其德能明」。鄭玄說:「照臨四方曰明」。(7)《樂記》鄭玄解釋:「勤施無私曰類」。全句釋為既能明照四方,又能施惠同類,勤而無私。(8)邦:國。《說文》:「邦,國也」。又諸侯國之大者為邦。《周禮·天官·大宰》:「佐王治邦國』。鄭玄注說:「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前國字指侯國,後國字指王國。(9)《樂記》鄭玄解釋說:「慈和遍服曰順;俾當為比聲之誤,擇善從之曰比」。因此全句的意思是:既能慈和服眾,又能擇善而從。十靡(m□,米):無。《爾雅·釋言》:「靡,無也」。悔:悔恨、後悔。全句的意思是其道德堪於文王相比。(11)祉(zh□,止):福。《說文》:「祉,福也」。全句的意思是既受到了上帝賜給的福氣。


  
文侯曰:「敢問溺音者何從出也」?
子夏答曰:「鄭音好濫淫志(1),宋音燕女溺志(2),衛音趣數煩志(3),齊音驁辟驕志(4),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不用也。《詩》曰:『肅雍和鳴,先祖是聽(5)』。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曰:『誘民孔易(6)』,此之謂也。然後聖人作為□鼓椌楬塤篪(7),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8),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所以獻酬酳酢也(9),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此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序也。鐘聲鏗十,鏗以立號(11),號以立橫(12),橫以立武。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石聲硜(13),硜以立別(14),別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竹聲濫(15),濫以立會(16),會以聚眾。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鼓鼙之聲讙(17),讙以立動(18),動以進眾(19)。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20),彼亦有所合之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