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49


作者:司馬遷
頁數:749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749,共824。
(1)以下為劉向《別錄》中的第九章《賓牟賈問》。侍坐,陪坐。(2)《武》:周朝舞名。備戒:指《武》舞開始以前,擊鼓警眾,使舞者做好準備。已久: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釋為甚久。(3)《樂記》作「詠歎」同。孔穎達釋為:「欲舞之前,其歌聲吟詠之,長歎之」。此是孔子第二問。(4)淫液〔鄭玄讀為亦(yi,意 ):孔穎達釋:「其聲淫液,是貪羨之貌。」按:淫液與淫逸同,反覆致意,如同流連忘反。與前一句合,鄭玄釋為「歌遲之也」。意思是說這兩句都是描寫《武》舞之前的歌聲,往復遲回,彷彿有意拖延一般。(5)逮:鄭玄釋為及。不逮事就是不及事之成功。(6)發揚蹈厲:手足發揚,動作威猛剛厲。(7)坐:《正義》釋為跪。如鄭玄所說「武之事無坐」,所以才釋坐為跪。致右憲左:《集解》引王肅語解釋說:「右膝至地,左膝去地。」憲鄭玄讀為軒,認為是「聲之誤也」。意思是憲是軒字的誤文。《正義》釋:「致,至也,軒,起也」。(8)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歌聲中反映了周對商作戰,有貪圖商王政權的不正當目的。商是殷商之商。淫,孔穎達釋為貪。按:過份為淫,無論慾望、行動、音聲等,凡超過合適的程度都稱為淫。(9)總:手持著,拿著。《左傳、僖7》:「若總其罪人以臨之」。杜預註:「總,將(ji□ng,姜。陰平聲)領也」。將著、領著都有手持意。山立:如山而立。言其氣勢旁薄,不可撼動。全句話的意思是:舞者手持盾牌。像山一樣兀立不動。是對《武》舞靜態的描摹。十亂:就是治:見《爾雅·釋詁》:「亂,治也」。或如前釋,亂就是樂曲的最後一章,亦通。坐:就是前文所說的「致右憲左」。全句意思是:武事得到治理(武事完畢)以後,舞者坐地(右膝至地)表示治象。(11)成:《樂記》鄭玄釋為「奏」,再成為再奏,三成為三奏,余仿此。一奏就是樂曲演奏一遍。亦如鄭玄所說:「《武》曲一終為一成」。(12)夾振:《樂記》鄭玄解釋為「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為節也」。意思是王與大將分立舞者兩旁,搖動鐸鈴以為節奏。如此「夾振」的主語是王與大將,所以鄭玄把這一句讀為:「六成而復綴為崇。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崇釋為充,武事充備的意思。「天子」以下是對每成再做補充敘述,即每成都是天子夾振,四擊四刺(一擊一刺為一伐)。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按王肅注句讀,「天子」二字歸在「崇」字之下,如此《武》舞的第六成不再表示武事充備,而是表示對天子的崇敬。二者皆通。(13)女:即汝字,同你。指賓牟賈。牧野之語:周武王率領軍隊與殷紂王在牧野(今河南汲縣附近)大戰以前,誓師時所說的一番話,載於《尚書·周書·牧誓》。大意是述說伐殷的原因,也就是作《武》舞的原因。(14)《尚書·武成》篇述此事為「式商容閭」。意思是:由於商容是商朝的賢人,被紂王貶退,賦閒家居。周王滅商後,在商容居住的閭裡前經過時,扶式(軾)而立,表示對他的敬意。《史記·樂記》說是「行商容而復其位」,即行商容之志(按他的話辦事),並恢復他的官位。不知何所據而言此。鄭玄釋商容為商朝禮樂,可備一說。(15)全句意思:作戰用的兵車,衣甲等全都收拾起來,藏在倉庫之中不再使用。弢,弓衣,即包裹弓的袋子。這裡引伸為收藏起來。(16)苞:同包。鄭玄說:「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17)將率:即將帥。《詩經·邶風·旄丘》序:「不能修方伯連率之職」。毛注以《禮記·王制》中:「十國以為連,連有率」解釋。今《王制》篇中率作帥,孔穎達所引亦為帥字。可見率、帥通用。(18)建橐(g□o,高):盛弓矢的器具稱為櫜,把弓矢收藏起來,表示不再用武,稱為橐弓。按《集解》所引王肅的解釋,因諸侯能使天下和平,不再用兵,所以建諸侯(樹立諸侯)稱為建櫜。按鄭玄的解釋,建為鍵字之誤,管鍵之鍵(門栓稱為鍵,鎖鑰稱為管),引伸為閉藏的意思。兵甲之衣為櫜。所以建櫜就是「言閉藏兵甲也」。二說皆通。(19)郊射:《樂記》鄭玄釋為:「為射宮於郊也。左東學也,右西學也」。孔穎達釋:「郊射,射於射宮,在郊學之中也。天子於郊學而射,所以擇士簡德也」。(20)孔穎達解釋為:「左,東學也,亦在於東郊;《狸首》,諸侯之所射詩也。……使諸侯習射於東學,歌《狸首》詩也。」至於諸侯習射為何歌《狸首》,皇甫謐解釋為:舊說,狸取物「必先伏下其頭,然後必得。射亦必中,如狸之取物矣」。鄭玄解釋說:「狸」是「不來」的意思,詩中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二說以鄭說為長。(21)孔穎達解釋說:「右是西學,在西郊也;《騶虞》,天子於西學中習射(之歌)也。騶虞,白虎黑文,義應之獸也。故知唯天子射歌之詩(方可稱為《騶虞》)。又左為東學,右為西學的原因是,古人以左為尊位,按陰陽學說:西為陽,東為陰;天為陽,地為陰。所以天以西為尊,地以東為尊,凡地面之物均以東為左,如江左猶言江東;天上之物均以西為左,如云:天左轉,日月五星右行,意思是天是自東向西轉,日月五星是自西向東行走。(22)《集解》引鄭玄語解釋說:「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袞之屬也。搢,插也」。按《儀禮·覲禮》「侯氏裨冕」鄭玄注說:「天子六服,大裘為上,其餘為裨,以事尊卑服之」。意思是天子規定的六種禮服,大裘最貴,天子所服,其餘五種都稱為裨衣,有禮慶大事時,按貴賤等次分別服用,其次第為:上公服袞衣(與天子所服華袞不同處在於無升龍紋飾),侯伯服鱉袞,子男服毳(cui,脆),孤服(ch□,吃。細葛布禮服),卿大夫服玄。可見《集解》所說「袞之屬」,意思是指象袞之類的禮服,並非指各種袞服。此處單言裨衣是為了突出臣下所服禮服,以與下文「虎賁之士」相應。又:笏(hu)即笏板,亦稱手板。有球玉、象牙、魚須文竹、普通竹子幾個等級的材料製成,長二尺六寸,寬三寸,諸侯以下所持,或首或尾,或首尾同時有減殺,即寬度有減少,一般是六分去一。笏板的作用,一是君臣相見時的儀物,二是記事以備忘,如君有所言,則書於笏(參見《禮記·玉藻》)。搢笏就是插笏於帶,君臣無故不脫笏,有事才搢笏於帶。(23)虎賁(b□n,奔)之士:言士之勇如虎之奔。《書·牧誓序》:「虎賁三百人」。孔安國傳說:「勇士稱也。若虎賁(奔)獸,言其猛也」。稅劍:《樂記》作「說劍」。稅、說均同脫。《左傳·成公9》:晉國有楚囚,晉侯「使稅之」。杜預注說:「稅,解也。稅,吐活反」。吐活反切的讀音就是脫。(24)意思是在明堂祭祀先祖。明堂,參見本篇第一段注(21)。(25)《爾雅·釋言》:「陪,朝也」。邢昺疏說:「臣見君曰朝」。又《爾雅·釋詁》說:「覲(jen,僅),見也」。邢昺引《禮記·曲禮》解釋說:「天子當衣(扆,屏)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由以上引文可見君臣在廟堂上按禮儀會見稱為朝覲。(26)藉(ji,集):指藉田。古代天子有耕藉田之禮,意義有二:一是天子親耕,以勸民力農。二是收藉田所產穀物以為祭祀宗廟所用的粢(z□,資)盛(cheng,成。指祭祀所用穀物)。參見《漢書·文帝紀》三年春正月「其開藉田」注。(27)食(si,飼):予人以飯食(shi,時),稱為食(si)。三老五更:古代為尊養老人特設的名號。《樂記》鄭玄解釋說:「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說:「三老亦五更,五更亦三老」,「三德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又《禮記·文王世子》說:「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鄭玄解釋說:「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像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太學:古代中央設立的學校。《樂記》作「大學」,同。是對小學而言。《禮記·王制》說:天子立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太學之名,首見《大戴禮·保傅》篇。(28)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