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95


作者:司馬遷
頁數:795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795,共824。
(1)指《尚書·舜典》篇。(2)孔傳說:「在,察也;璇,美玉;璣、衡,玉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說:「璣為轉運,衡為橫簫。運璣使運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以璇璣玉衡為渾天儀的渾環和窺管,是漢儒中一派人,如馬融、蔡邕等人的認識。也有認為是指北斗七星的,如《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這是由於北斗七星自斗魁第一星始,依次是天樞、天旋、天璣、天權、天衡、開陽、搖光。有三顆與「璇璣玉衡」名稱相合。(3)孔傳說:「七政:日月五星。」孔穎達解釋說:「整齊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觀其齊與不齊:齊則受之是也;不齊則受之非也。」齊與不齊是指:日月五星各自循軌道、按規律運行,稱為齊;偏離軌道,不按規律,或贏或縮(早出為贏,晚出為縮),稱為不齊。七曜之政是指:按占星家說,七曜各有所主,由此以知吉凶。是七曜所指吉凶稱為七曜之政。又:《史記·天官書》《索隱》解釋七政指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4)類:祭祀禮中的是一種。《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玄注說:「類禮,以郊祀而為之者。」就是指郊祀。上帝:天神,由後文知上帝包括太一和五帝,釋詳於後。(5)禋:祭禮名。《尚書》孔傳引王肅注說:「潔祀也」。就是齋戒沐浴而後祭祀,稱為禋祀。六宗:指四時、寒暑、日、月、星、水旱。一說指天地四時。亦有他說。(6)望:祭禮名。指山川之祭。(7)輯:斂,收取。五瑞: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所持的瑞玉,如圭、璧之類。(8)會見諸侯牧守以後,把斂取的瑞玉還給他們。孔穎達解釋斂玉、還玉的原因說:「瑞(玉)本受於堯,斂而又還之,若言舜新付之,改為舜臣,與之正新君之始也。」(9)巡狩:《尚書·舜典》作巡守,同。即天子巡察地方政權的政事,稱為巡狩。十即焚燒柴火。也是祭祀的一種形式。孔傳引馬融注說:「祭時積柴,加牲其上而燔之。」(11)意思是按照山川的等次、尊卑,分別望祭之。秩,秩次,次序。(12)覲(jin,近):會見。東後:孔傳釋為:「東方國君。」指諸侯國的國君,所以下文說:「東後者,諸侯也。」□是調整曆法以合於天象的意思。合時月,使四時季節與月相合。即通過設置閏月,使冬季常在一、二、三月;夏季常在四、五、六月;秋季常在七、八、九月;冬季常在十、十一、十二月。正日,即糾正日名,不使干支失次。□五禮:五種禮儀。指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吉禮指各種神祀,如天地、日月 、山川、祖宗等祭禮;凶禮指喪葬禮;軍禮指閱武、受降、軍祭、獻俘、田獵之類;賓禮指禮接諸侯、朝會群臣、百官相見、朝見外使之類;嘉禮指飲食、冠婚、宣赦、養老等等。□五玉:五等諸侯所持的玉。與前所云五瑞同。按《周禮·春官·典瑞》的記載:「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三帛:孔傳說:「諸侯世子執(按:絳紅色帛),分之孤執玄(黑色帛),附庸之君執黃。二生:孔傳釋為:「卿執羔(按:指羊羔),大夫執雁。一死:孔傳釋為:「士執雉。」以上是公侯以下至於士人相見所持的贄見禮。
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瀆(1),二龍去之。其後三世,湯伐桀,欲遷夏社,不可,作《夏社》(2)。後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於廷(3),一暮大拱,懼。伊陟曰:「妖不勝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贊巫咸(4),巫咸之興自此始。後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稱高宗,有雉,登鼎耳雊(5),武丁懼。祖已曰:「修德。」武丁從之,位以永寧(6)。後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後三世,帝紂淫亂,武王伐之。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後稍怠慢也。
(1)瀆:《漢書·郊祀志》作黷,同。(2)《夏社》:顏師古註:「《尚書》篇名,今則序在而書亡逸。」(3)參見《尚書·商書·鹹有一德》。孔安國解釋說:「二木合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罰。」《史記》說是「一暮大拱」,所見不同。「二木合生」指桑樹、谷樹同處而生。顏師古說:「谷即今之楮樹也。」楮樹又名構樹,為桑科落葉喬木,皮可作紙。(4)孔傳說:「贊,告也。巫咸,臣名。」又孔穎達疏說:「伊陟以此桑谷之事告於巫咸,使錄其事作《鹹又》四篇。」(5)雊(gou,夠):顏師古注為「雉鳴」聲。(6)武丁得傅說事參見《尚書·說命》;雉雊鼎耳事參見《尚書·高宗肜日》,肜,祭祀名目。
《周官》曰(1),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2),而神乃可得而禮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天子曰明堂。辟雍(3),諸侯曰泮宮(4)。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後稷以配天(5),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6)。自禹興而修社祀(7),後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


  
(1)《尚書》有《周官》篇,但以下文字為《周官》所不載。疑「周官」二字泛指《周禮》所載之官,非書名。(2)《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圓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是講冬至郊天用樂。「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祇皆出,可得而禮矣。」是講夏至祭地用樂。(3)明堂:天子宣政之所。詳見《禮書》注。辟雍:大學名,兼作祭所。按《禮記·王制》記載,天子所辦學堂,「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鄭玄解釋說:「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天下」,因名辟雍。(4)泮宮:又作頖宮等。諸侯所辦大學。鄭玄解釋說:「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也有認為泮,就是半。天子之學,周圍環水如璧,稱為璧(辟)雍;諸侯之學,只有南面的一半環水,北邊一半無水,因稱半(泮)宮。參見《詩經·泮水》「思樂泮水」句毛注。(5)意是郊祀天時,以後稷配祭。配祭的意思是在被祭的神位上,主神位供天帝,陪位上供後稷。郊祀,祭天於南郊圓丘之上,因稱郊祀。(6)明堂以祀五帝(上帝),用文王配祭,宗祀,祖宗之祀。(7)社祀:祭灶神。社即后土,或土地之神。《左傳·昭29》說:「社稷五祀」,其中的「土正為后土」。又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句龍又稱九龍,就是金文中的「禹」字,以禹為后土(土神)是由於禹治水、平水土有功。參見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后土為社」章。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而幽王為大戎所敗,周東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1),自以為主少皋之神(2),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雲(3)。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祀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4)。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雍東有好畤,皆廢無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5),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雲。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不道。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雲(6),於陳倉北阪城祀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雲,野雞夜雊。以一牢祠(7),命曰陳寶。
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用三百牢於鄜畤(8)。作伏祠(9)。磔狗邑四門十,以御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