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803


作者:司馬遷
頁數:803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803,共824。
(1)意思是以牡荊為幡竿,幡上畫日月北斗和升龍。牡荊,顏師古引如淳注說是「荊之無子者」;幡,同旛,長方而下垂(不是斜挑)的旗子;登龍,升龍。古代龍形圖案常見者有升龍、降龍、行龍三種,頭向上者為升龍,向下為降龍,頭身橫列者為行龍。(2)顏師古引晉灼的話認為是在幡上畫星,「一星在後,三星在前」。如此當於「登龍」之後逕加「太一三星」四字,不應有「以象」二字。晉、顏之說誤。幡上只畫日月、北斗和登龍三事,以幡為太一鋒,則幅上所繪日月、北斗和登龍分別象徵太一所屬的三星。按《天官書》太一三星為三公,是司徙、司空、太尉的象徵,此處說象徵日月北斗和升龍,必另有說。(3)太一一星在後,三星在前,所以謂三星為太一之鋒。幡上既繪有象徵三星的日月、北斗和升龍,因稱幡為太一鋒。(4)《孝武本紀》《正義》引李奇的話解釋,大意是由於把這種幡樹在太一祭壇之上,帶有幾分鬼氣,因稱為靈旗。(5)為兵事而祈禱神靈。(6)讎:應驗。(7)太帝:太昊氏,即伏犧。素女:神話中的女神,善絃歌。瑟:撥絃樂器名,似琴而無徽。按《爾雅·釋樂》「大瑟」郭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三禮圖》又有雅瑟,頌瑟等名目。尺寸及弦數亦不等。馬王堆一號漢墓有出土實物。(8)以南越為邊塞,設防戍守。(9)並非二十五弦瑟、空侯、琴諸樂器至漢武帝時才創製出來,而是指郊祀時演奏二十五弦、空侯、琴瑟等樂曲自此始。作,作曲,彈奏的意思;二十五弦,指瑟;空侯,樂器名。《索隱》說是「(漢)武帝始令樂人侯調作,……侯,其姓也。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1),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2),還祭黃帝塚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塚,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先類祠太一。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3)。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4)。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5)。」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萊士(6),高世比德於九皇(7),而頗采儒術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能騁。上為封禪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周霸屬圖封禪事(8)。於是上絀偃、霸(9),而盡罷諸儒不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不見。上即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十。


  
(1)振兵澤旅:即振兵釋旅。馬放南山,槍刀入庫的意思。(2)勒兵:布勒兵眾。有約束、整飭的意思。既有振兵釋旅意,故勒兵不使出塞作戰。(3)《郊祀志》顏師古注說:「天子有事宗廟,必自射性,蓋示親殺也」。(4)意思是:封禪就是合當不死的化名。這與李少君「封禪則不死」話相同。(5)意思是要武帝見機行事,不一定登上頂峰才算上封。稍稍登上一段距離,乘無風雨,隨即行封禪禮,就算是上封了。(6)放:同仿。(7)向世人誇耀,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使與九皇齊名。九皇《集解》解釋說:「張晏曰:『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韋昭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8)周霸屬托徐偃繪圖說明封禪禮事。(9)絀:同黜。貶退。十給予方士乘傳車來往的權力,並且這期間派出的求仙人在千數人以上。傳車,驛傳(或稱傳捨)的車輛,是政府用來傳遞信息的交通工具;間使,這期間派出的。
四月,還至奉高。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1),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2),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陰道(3)。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4)。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用(5),皆至泰山祭后土(6)。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不任。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7),如有望(8),震於怪物(9),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十、奉高、蛇丘、歷城,無出今年租稅。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又下詔曰:「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諸侯有朝宿地。其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泰山,無風雨災,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九原。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填星出如瓜□,食頃復入焉。」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雲□。」
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太一。贊饗曰:「德星昭衍□,厥維休祥□。壽星仍出□,淵耀光明。信星昭見(21),皇帝敬拜太祝之亨。」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無所見,見大人跡雲。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無名,乃禱萬里沙,過祠泰山。還至瓠子,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沈祠而去(22)。使二卿將卒塞決河(23),徙二渠,復禹之故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