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27


作者:莊子
頁數:27 / 244
類別:哲學

 

莊子註譯

作者:莊子
第27,共244。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弔喪,大哭幾聲便離開了。老聃的弟子問道:「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弟子們又問:「那麼弔唁朋友像這樣,行嗎?」秦失說:「行。原來我認為你們跟隨老師多年都是超脫物外的人了,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的。剛才我進入靈房去弔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輕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們之所以會聚在這裏,一定有人本不想說什麼卻情不自禁地訴說了什麼,本不想哭泣卻情不自禁地痛哭起來。如此喜生惡死是違反常理、背棄真情的,他們都忘掉了人是稟承于自然、受命於天的道理,古時候人們稱這種作法就叫做背離自然的過失。偶然來到世上,你們的老師他應時而生;偶然離開人世,你們的老師他順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順從自然和變化,哀傷和歡樂便都不能進入心懷,古時候人們稱這樣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脫,好像解除倒懸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燭薪終會燃盡,而火種卻傳續下來,永遠不會熄滅。
內篇 人間世第四
人間世


  
【題解】


  
《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全文可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懼邪」,以下為後一部分。前一部分假託三個故事:孔子在顏回打算出仕衛國時對他的談話,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時向孔子的求教,顏闔被請去做衛太子師傅時向蘧伯玉的討教,以此來說明處世之難,不可不慎。怎樣才能應付艱難的世事呢?《莊子》首先提出要「心齋」,即「虛以待物」。再則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並「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歸結到一點仍舊是「無己」。第二部分著力表達「無用」之為有用,用樹木不成材卻終享天年和支離疏形體不全卻避除了許多災禍來比喻說明,最後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便是整個第二部分的結語。前後兩部分是互補的,世事艱難推出了「無用」之用的觀點,「無用」之用正是「虛以待物」的體現。「無用」之用決定了莊子「虛無」的人生態度,但也充滿了辯證法,有用和無用是客觀的,但也是相對的,而且在特定環境裏還會出現轉化。
【原文】
顏回見仲尼①,請行。曰:「奚之②?」曰:「將之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③;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④,民其無如矣⑤。回嘗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⑥,亂國就之⑦,醫門多疾’。願以所聞思其則⑧,庶幾其國有瘳乎⑨!」
仲尼曰:“!若殆往而刑耳⑩!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11)。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12)!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13)?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14);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矼(15),未達人氣(16),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17),是以人惡有其美也(18),命之曰菑人(19)。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20),惡用而求有以異(21)?若唯無詔(22),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23)。而目將熒之(24),而色將平之(25),口將營之(26),容將形之(27),心且成之(28)。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