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07


作者:馬黃
頁數:407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07,共471。
戲曲方面,明前期無論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比較差,非但沒有新的創造,而且連元雜劇和宋元南戲的優秀傳統也沒有繼承下去。特別就思想內容來說,大部分是消極、落後的。但到了後期,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發生新的變化。雜劇方面出現了優秀的作家徐渭。傳奇方面成就更為輝煌。明傳奇在戲曲史上是繼元雜劇之後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湯顯祖就是那時期傑出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我國戲曲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的強烈的反封建精神,使它在人民群眾中有着深遠的影響。

散曲和民間文學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而且在這些作品中都反映着鮮明的時代特色。



  
詩文比之小說、戲劇等成就來說,大有遜色。它們是在擬古派和反擬古派的反覆鬥爭中曲折地前進的,沒有出現傑出的作家作品。但是晚明公安派的進步的文學主張,對當時和以後的文學創作都發生很大的影響。

明代文學的思想內容很複雜,而且它的特點也很鮮明。表現民主思想,追求婚姻自由,詛咒世態炎涼,反對虛偽、庸俗思想的作品,在小說、戲曲、散曲及民間文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其中有不少還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這是和明中葉後的社會特徵分不開的,特別是和中葉後市民意識的成長分不開的。同時封建說教、色情描寫和消極頽廢的傾向,也比較普遍,甚至在少數作品中表現得非常嚴重。這首先是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日趨沒落,是當時皇帝、貴族、官僚、地主階級荒淫生活的反映;同時也是與市民階層思想中庸俗、落後的一面有關,因此即使在民間文學中也大量的存在。

在創作方法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在明代都有很大的發展,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在明代也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別在小說中表現比較明顯。



  
第八編

清初至清中葉的文學

(公元1644-1839年)

概說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真族統治者努兒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大金(史稱後金)王朝,定朝興哀(今遼寧新賓境內)。明崇禎九年(1636),努兒哈赤第四子皇太極改國號曰清,定族稱為滿洲(譯音,即妙吉祥義)。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覆滅。當時皇太極已死,其子福臨(即清世祖)繼位,改元順治,睿親王多爾袞攝政,便乘機入關,以明降將吳三桂為先導,鎮壓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取得了中央政權,並隨即進行了統一全國的戰爭。這時民族矛盾很尖鋭,漢族地主階級內部擁滿和反滿的鬥爭也十分激烈。於是清統治者採用禮葬崇禎帝后,升級擢用降吏和不改變漢人服制等項措施,來分化漢族地主階級;同時發佈赦免罪犯、蠲免糧餉等項告示,企圖緩和人民的反抗情緒。然而,在清初四十年的時間裡,反清戰爭仍在不斷地進行。「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人民反清鬥爭中最慘痛的歷史。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的抗清軍堅持最久,在廣西、雲南等地由李定國領導的抗清軍到康熙元年(1662)才告失敗,由鄭成功在台灣建立的抗清政權,則一直堅持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

康熙時最後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了強大的封建帝國,並採取了一系列恢復農村經濟的措施,以求和緩階級矛盾,安定社會秩序。人民在經歷了明末殘酷的剝削、巨大的戰亂以後,有了安定喘息的機會。整個社會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也逐漸恢復繁榮,為清王朝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對外改採取的限制貿易的政策,則有力地遏制了西方早期殖民勢力的侵入,使封建經濟的發展有了保障。

清統治者繼承併進一步加強了明代的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規定由內閣到六部等中央機構,均設復職,滿漢平分。但實際上中央大權,並不在內閣,雍正以前在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以後在滿員充任軍機大臣的軍機處,而一切重要問題,最後都由皇帝裁決,形成了極端專制的封建統治。

清代科舉制度仍按明代舊制,以八股文取士,但擴充了取錄的名額,還頒佈了捐納制度。康熙十七年(1678)又開設博學宏詞科,用以羅致「名士」,取錄者都授以翰林院的官職。在施行覊麻政策的同時,又嚴禁文人結社,並大興文字獄,以壓制思想上的反抗。清初文人的社集很盛,由於經歷了明代履滅的重大變動,文人多在詩文中寄託他們懷念故國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