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12


作者:馬黃
頁數:412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12,共471。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浙江餘姚人。是一個著名的史學家。他曾糾合義兵抗清,為魯王監察御史。又先後渡海及走寧波結山寨,堅持抗清鬥爭。他的《明夷待訪錄》中《原君》一篇激烈地抨擊了封建專制政治,認為封建皇帝把天下當作自己的產業,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乃「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出仕是「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這種民主主義思想是他從明末的現實政治和出死入生的鬥爭中認識出來的。他熟悉明朝歷史掌故,寫了很多傳記文,表揚了抗敵的民族英雄和愛國的節義之士,前者如十九年堅持鬥爭的張煌言,後者如十二年保藏義士頭顱的陸宇 ,為他們寫墓誌,極為動人。他的《張南垣傳》和《柳敬亭傳》是根據吳偉業原文改寫的。他寫畫家張南垣善於造園林假山,匠心獨運,天然、逼真。藝人柳敬亭說書,能令人「驩咍嗢噱」,「慷慨涕泣」。《萬里尋兄記》寫兄弟的友愛,鞭撻當代帝王——英宗與景皇因「富貴利害,伐性傷恩」,暴露了統治階級封建道德的虛偽性。他的散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摹擬,而重視內容,故譏「今人無道可載,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間,組織紉綴以求勝,是空無一物而飾其舟車也」(《陳葵獻偶刻詩文序》)。黃宗羲的詩多故國之悲,懷舊之感,如《感舊》云:

南都防亂急鴟裊,余亦連章禍自邀。可怪江南營帝業,只為阮氏殺周鑣!(註:見鄭大節校刻全祖望選定《南雷詩歷》卷一。)



  
又如九日《出北門,沿惜字庵至範文清東籬》云:


  

兩兩三三郭外阡,僧房籬落共連延。高林初帶冰霜氣,風景俄成慘淡天。如此江山殘照下,奈何心事菊花邊。不須更覓登高地,只恐登高便泫然。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是一個卓越的思想家。舉崇禎鄉試。明亡,起兵抗清。瞿式耜薦為桂王行人。後辭歸,以著述為事。他在《黃書》、《噩夢》中主張保護種族,抵禦侵略;土地應歸耕者所有,「非王者之所得私」。這些議論從當時社會情況出發,極有現實意義,也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詩往往追懷往事,感慨平生,從中透露了一些抗敵救亡的活動和情緒。如《耒陽曹氏江樓》云:「韓城公子椎空折,獨倚吳鈎賦遠遊」,可能是指兵敗逃亡的事。《小樓雨枕》云:「援毫猶記趨南史,誓墓還誰起右軍」,則是回憶從亡桂王時事。《續哀雨詩》云:「寒煙撲地濕雲飛,猶記餘生雪窖歸。泥濁水深天險道,北羅南鳥地危機。」又云:「天吝孤臣唯一死,人拚病骨付三屍」,又是由桂逃歸途中艱險情況的追述。而「他日憑收柴市骨」之句,則指瞿式耜在桂林殉國,尚待收葬回籍而言。至《讀指南錄》警句云:「滄波淮海東流水,風雨揚州北固山。鵑血春啼悲蜀鳥,鷄鳴夜亂度秦關。」又云:「滄海金椎終寂寞,汗青猶在淚衣裳!」通過文天祥在鎮江逃脫的描寫,表示報國未遂遺恨無窮的感慨。他又有《詠史》六言詩二十七首,無疑的是借史實寫「行朝」時事,廣泛地反映了當日各方面情況,語多諷刺(註:如第十首云:「元載饑寒掃跡,蘇秦車騎迎門。裹馬裝妻勾當,髑髏血肉乾坤。」)。他論詩「以意為主」,以情景「妙合無垠」為貴。從他的許多詩篇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努力貫徹這種寫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