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417


作者:馬黃
頁數:417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417,共471。
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菸。殘月殘風仙掌路,何人為弔柳屯田‧

此外如《高郵雨泊》、《雨中度故關》以及傳誦一時的《秋柳》等詩,大抵以神韻風致見長。當然,他的詩歌的藝術風格還是有發展的,特別入蜀以後,近體如《晚登夔府城樓望八陣圖》、《灌西謁少陵先生祠》、《三閭大夫廟》、《漫興》、《苻離弔穎川侯傅公》,以及古體如《文姬歸漢圖》、《送洪昉思由大梁之武康》等,沉雄俊爽,風格接近杜韓。總之,王士禎的詩對於糾正專學盛唐的膚廓、晚唐的縟麗和宋人以議論、學問為詩的偏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強調神韻,容易流為空調;過求典雅,反致淹沒性靈。因此,他所提倡的藝術風格,事實上成為脫離現實、掩飾空虛的藉口,招致了當時和後來不少的批評和反對。而專事修飾外表,忽略內容,卻正是適應清朝統治者粉飾現實的需要。從顧炎武到王士禎,我們看到清初詩風從現實主義到形式主義的轉變。



  
繼王士禎之後以詩名者,還有查慎行和趙執信。查慎行(1651-1728),字夏重,號初白,浙江海寧人。康熙舉人,官編修。他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南北,凡地方風物、人民生活以及山川形勢,多見于詩篇,既供奉內廷,脫離現實,詩風稍變。他的《麻陽運船行》寫西南用兵,人民轉運糧草的苦難;《偏橋田家行》寫軍隊縱馬吃稻苗並連根踏毀的慘狀;《養蠶行》和《麥無秋行》寫田家蠶麥歉收復遭到剝削的痛苦。他的五七言古詩得力於蘇軾,辭意宛轉暢達,如《月夜自湖口泛舟還湓城》、《高斯億畫竹》等。近體頗學陸游,如《夜觀燒山》云:「赤幟千人爭趙壁,火牛百道走燕軍。危時莫以烽為戲,我意方憂玉亦焚。」運意靈活,屬對自然。又如《題社集後》云:

漂泊西南且未還,幾曾蒿目委時艱。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萬間。


  

凝練有力,風格逼近劍南。他曾說:「平生怕拾揚劉唾,甘讓西崑號作家」(《自題癸未以後詩藁》)。大抵查慎行的詩以白描見長,不尚灌麗,「得宋人之長而不染其弊」。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山東益都人。康熙進士,官贊善。論詩與王士禎不合,著《談龍錄》以譏之。主張詩中有人,詩外有事,以意為主,言語為役。「主強而役弱,則無令不從」。這都是正確的見解,擊中了漁洋的要害。他有很多反映人民疾苦和被迫暴動的詩,如《後紀蝗》、《大堤嘆》、《刈麥二十韻》、《水車怨》、《詛雨師》、《氓入城》等。也有一些諷刺地方官吏的詩,如《土木偶》、《吳民多》、《獍雲謡》等。《蓬萊閣望諸島歌》、《大風登海鏡亭觀潮》、《太白酒樓歌》等都是很出色的詩篇。又如《張曲江祠》云:「丞相祠前古木齊,舊開關路俯丹梯。(註:梅關是張九齡開元初奉敕所開。)君王底事憂南越,不遣經營劍閣西‧」代表他的清新峭拔,思路 刻的詩風。

此外清初詩人還有毛奇齡、朱彞尊、宋犖、顧景星、吳雯等。而朱彞尊的詞更有名。

第三節 清初的詞派和詞人

詞發展到南宋已達到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詞乃退居次要地位。白樸、薩都剌、張翥等較有名,而張氏《蛻岩詞》為尤著。明人詞多率意之作。楊慎、王世貞稍突出,而成就不高。惟明末陳子龍是一個優秀作家,王士禎稱其《幽蘭》、《湘真》諸集,「意內言外,已無遺議」。可以說是明詞冠軍。清初詞人輩出,成就亦多突過元明,詞學又呈現復興氣象。

朱彞尊(1629-1709),字錫鬯,浙江秀水(今嘉興縣)人,康熙中,以布衣應博學鴻儒考試, 為翰林院檢討,官日講起居注。他博學工詩,又工為詞,曾纂輯唐宋金元詞五百餘家為《詞綜》,為詞的研究和創作提供重要資料。他是所謂浙派詞家代表。其詞以姜夔、張炎為宗,多在字句聲律方面用工夫。他自己曾說:「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解珮令]《自題詞集》)。他的詠物懷古之作往往有所寄託,如[長亭怨]《雁》、[賣花聲]《雨花台》、[風蝶令]《石城懷古》等,顯然都和感慨明亡有關。此外還有很多艷詞,李符以為「托旨遙深」,「一歸雅正,不若屯田《樂章》徒以香澤為工者」(《江湖載酒集序》),其實這種「勸百諷一」的寫法是不足取的。但朱彞尊的詞,字琢句練,精工雋永,藝術上的成就還是不可忽視的。同時有李良年、李符、沈 日、沈岸登、龔翔麟,都善為詞,大抵亦以姜、張為宗,與彞尊號浙江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