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孟子    P 51


作者:孟子
頁數:51 / 89
類別:國學

 

孟子

作者:孟子
第51,共89。
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庚公 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 問其仆曰:『追我者誰也?』其仆曰:『質公之斯也。』曰;『吾生矣。』 其仆曰:『庚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 『庚公之斯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 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 他學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 事也,我不敢廢。』抽矢,扣輪,去其金,發乘矢③而後反。」
【註釋】
①逢(peng)蒙:羿的學生和家眾,後來叛變,幫助寒浞殺了羿。 ②羿:又稱后羿,傳說是夏代有窮國的君主。③乘矢:四支箭。
【譯文】  


  
逢蒙跟羿學射箭,學得了弄的技巧後,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術比自己強了,於是便殺死了羿。孟子說:「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過。」
公明儀說:「羿不該有什麼罪過罷。」
孟子說:「罪過不大罷了,怎麼能說沒有呢?從前鄭國派子濯 孺子侵入衛國,衛國派庚公之斯追擊他。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的 病發作了,不能夠拿弓,我死定了!』又問給他駕車的人說:『追 我的人是誰呀?』駕車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說: 『那我不會死了。』給他駕車的人說:『庚公之斯是衛國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說不會死了,這是為什麼呢?』子濯孺子說:『庚公之斯 是向尹公之他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學的射箭。那尹公之他 是個正直的人,他所選擇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來了, 問:『先生為什麼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說:『今天我疾病發作,不 能夠拿引』慶公之斯說:『我跟尹公之他學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學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術反過來害您。不過,今天這事是 國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於是抽出箭,在車輪上敲打了幾下, 把箭頭敲掉,發了四箭然後就回去了。」
【讀解】
孟子沒有把後面的話說完,那意思卻是非常明確的了:子濯 孺子善於選擇和教育學生,注重學生的人品正直,相信學生尹公 之他也會像他一樣選擇和教育學生,所以知道庚公之斯不會殺他。 可羿卻不善於選擇和教育學生,對於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結果 招致殺身之禍,所以,並對於自己的被害也負有一定責任。
逢蒙藝成害師,歷來為人所不齒,這本已是大家的共識,孟 子卻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認為共有自取其禍的責任在內。乍 一聽來,我們會和他的學生公明儀一樣認為沒有什麼道理,但仔 細想想,也就覺得並非沒有道理了。比如說我們今天有些人「引 狼入室」,引小偷進家門,往往是由於房主人自己平時不謹慎,把 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帶進屋,使之見財起意,產生歹心,結果發生 失竊甚至謀財害命的慘案。這能說房主人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這還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識人察人的一方面,沒有包含對學生 進行品德教育方面的問題。如果並不只是教逢蒙箭術,而且也教 他做人的道理,簡言之,既傳藝,也傳德,那也許就不會發生 已遭害的悲劇了吧。


  
所以,從逢蒙殺並這件事上,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方面的 教訓:一方面,不僅選拔幹部,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認識人,就 是收學徒,招學生也同樣需要慎重選擇。另一方面,無論是教學 徒,教學生還是培養其他什麼人,都一定要從德與才兩個方面着 眼進行教育與培養,使之全面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人。只有做 到了這兩個方面,才不會釀成禍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後悔莫及。 當然,無論從我們今天的教育方針還是從我們的幹部制度來 看,都是非常注意這兩個方面的。只不過,實際操作中做得如何, 還有待調查研究。那就把孟子這段話,把逢蒙殺並這件事作為提 及我們注意的一份材料,一個經驗教訓吧。
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
【原文】
孟子曰:「西子①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②人,齋 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註釋】
①西子:指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這裡以她代指美女。②惡:這裡 與「西子」相對,主要指醜陋。
【譯文】  
孟子說:「像西施那麼美麗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污穢惡臭的 東西,別人也會捂着鼻子走過去;雖然是一個面貌奇醜的人,如 果他齋戒沐浴,也同樣可以祭祖上帝。」
【讀解】
幸好只是不潔,問題還不很大,如果是痲瘋病、「愛得死」 (愛滋病)之類的,那可就慘了!豈止是掩鼻而過?多半是談「西 子」而色變了罷。
相反,面貌奇醜如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尚可以在巴黎聖母 院做敲鐘人。上帝當然會接受他的祭祀,併為他祝福。   
所以,有美有善不足恃,貴在保持勿失;有醜有惡不足懼,貴 在自新。
這就是美醜善惡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自我把握尤其重要。
愛人者人恆愛之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