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22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22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22,共257。
本文選自《珂雪齋近集》。文章敘述了楮樹的用處和楮亭的由來,並借題發揮,從楮樹「界于材與不材之間」的特點,形象地闡發了《莊子.山木篇》所謂成材為患,不成材也為患,只得「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才能保全性命的觀點,也隱隱表達了作者對人材的生存處境的思索。
楚人養狙.劉基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1],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2]?」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3]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4],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鬱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5]。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註釋:
[1]部分:部署、分派。[2]公:指狙公。[3]寤:同「悟」,覺醒。[4]柙xiá:關獸的木籠。
[5]道揆:道術、法度。
本文選自《鬱離子》卷上,題作《術使》。諸家選本有題作《狙公》、《楚人養狙》等,今從大家熟悉的《楚人養狙》為題。狙猴子。這是一則非常富有反抗性的寓言,它通過狙公殘酷剝削眾狙,眾狙覺醒後群起反抗的故事。
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人民群眾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說明只要人民一旦覺悟,群起反抗,統治者就只有凍餒而死。文章雖短,卻寫得生動而又富有說服力,又具有煽動性。


  
楚游日記節選.徐宏祖
十七日1
仍由新菴2北下龍頭嶺,共五里,至絡絲潭下。先是3,予按〈志〉4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門不可入,予既得東、西兩洞5無從覓6所謂「上洞」者。土人7曰:「絡比潭北有上清潭,洞門甚隘8。水由中出,人不能入,人即有奇勝9
此洞與麻葉洞,俱神龍蟄處10,非惟11難入,亦不敢入也。」予聞之益喜甚。即過絡絲潭,不渡澗,即依西麓下。蓋渡澗為東麓,雲陽之西也,棗核故道12;不渡澗為西麓,大嶺、洪碧13之東也。
出把七道14,並半裡,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澗之上。門東向。平職合掌。
水由洞出,有三派15:自洞後者,匯16而流;由洞左者乃洞南帝竇17出,甚急。逾18左急流,即當伏水人19。導者止供炬20無肯為前驅21者。予解衣,伏水蛇行以進。
石隙22低而隘,水沒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23炬,平出水上24乃得人。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餘,南北橫裂者亦三丈,然都無人處。惟直西竇,闊一尺五寸,高二尺;水沒其中者如所闊,隙水面25,僅得尺之半。計26匍匐水中,必中鼻俱濡27水。
且以炬探之,貼隙頂八,猶半為水漬28。時,顧仆守衣洞外,若尚泅水八,誰為遞炬者?身可由水,炬豈能由水耶?況秦人洞水29,予雖沒浸股膝,溫然可近甲級水獨寒,而洞當風口,颼颼尤厲30。風兼水逼,炎復阻道,舍之出。爇火洞門久之31
復循西麓水北,已在棗核嶺西矣。
32上清三里,得麻葉洞。洞在麻葉灣;西大嶺,南洪碧,東即雲陽、棗核之支,北則棗核西垂33也。大嶺東轉,正束澗下流34,夾峙35如門。當門一石峰聳突36,曰:將軍嶺。
正澗搗37其西,而棗核一支,西至此盡。澗西有石崖,南向,東瞰38澗中;大嶺一支,亦東至此盡。迥崖之下,開一隙,淺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東放大澗。
循小溪至崖西亂石間,水窮於下39,竅啟40于上,即麻葉洞。
洞口南向,僅斗大,在石隙中轉折數級下。初覓導41,亦俱以炬應42,無敢導43乾,且曰:「此中有神龍奇鬼,非符術不能服44。」最後以重資覓一人,將脫衣,問予乃儒45。非法士,驚出曰:「予以為大師46,故縱膽47入。
豈能身狥汝耶48?」予乃寄行李前村,與顧仆各持數炬入。村民隨至洞口者數十人,皆莫能從。予兩人乃以足先入,歷級轉竇遞炬下。數轉達洞底,洞稍寬,可側身舒首49,乃以炬前向50
其東西裂隙,俱無入處。直此一穴,低僅尺,闊等51,下甚平燥。先以炬,後蛇伏52進,背腹摩貼53足後聳54,乃度此內洞第一關。內,裂隙既高,東西橫亙55,然亦無入處。
又度第二關,低隘與前齊規56,進法亦如之。既入,內層亦橫裂。西南裂者,不甚深;其東北裂處,上一石坳57,忽又縱裂58起,上穹59下狹,高不見頂。至些,石幻殊形60膚理頓易61,征竅俱欲生動62
其西北之峽,漸入漸東,內夾一縫,不能容炬。轉從東南峽,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鋪,如澗底潔溜63,乾燥鮮64水。峽東南盡處,亂石轟駕65,疊成樓台。
由其隙,皆可攀躋66上。其上石竇一縷67,直乇68洞頂;光由隙中下射,宛如69鈎月。澗底南通;覆石70低壓,高僅尺許,此必前通洞外,澗所從入者。由層石下,北循澗底入,隘低甚,與外二關相似。
稍從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轉而東,若度鞍歷嶠71。兩壁石色石質,光瑩72欲滴,垂柱倒蓮73,紋同雕刻。東下一級,復什74澗底,已轉入隘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