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195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195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195,共257。
本文選自《王季重十種》。敬亭山在安徽宣城縣城西北。南朝齊明帝建武二年495謝朓曾出任宣城郡太守,留下了「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的名句;唐代大詩人李白也寫過《獨坐敬亭山》的名篇。因此,王季重遊敬亭山便有一種與謝、李神接,入其詩境的感覺。
文章先寫望敬亭山,再寫實游敬亭山,最後寫夢遊敬亭山,三者交織在一起,便造成一種似實而虛、如夢如幻的境界。可見作者從謝、李詩意中攝取了幾分浪漫氣息。
游靈岩記.王思任
域中有四大剎,靈岩居其一,以泰岱之屋烏也[2],乃希有佛化。見道場當谷中,有峰堡而立,就之猊蹲。入谷三里許,一梁橫跨,水淙淙出焉。北山但苦渴,得水便佳。


  
寺古廢,然材盡豫章[3],麗猶舊家面目。謁五華殿,中須彌,南觀音、北藥師,東釋迦,西阿彌,各莊嚴精好,雲是晉像。殿右古柏,則霜溜石根[4],與泰山鬆通寒接氣矣。上千佛殿,魯藩所布金錢也[5],萬緡一繪耳。
乃入禪室,綠竹漪漪,亦山之阿。從香積廚捫泉而上,謁后土夫人殿,俱雄兀。階前看四山宮宇,費幾許膏汗[6],而今不盡不仁也。上達磨庵,隨喜鐵袈裟[7],從起山湧起,高四尺,袒其半,文似水田區,金耶石耶?不可辨。
或曰神通遊戲,名山中往往有之。更上為曲水亭,石可磯而流可觴,望江南耶?又上為甘露亭,佛座下一勺之多,旨而沁[8]。又上為抱靈亭,老璧千仞,雲木毿稠[9],絶似五台秘魔崖[10]。欲訪禪林功德兩洞,而路螟不可即[11],乃歸宿。
夜肅如秋,魚剝鯨[石訇][12],夢迴峰冷。質明,禮闢支塔,佛圖澄以之鎮水者[13],今漸殂落,愍道人救饑不暇矣[14]。入魯班洞,門楗不啟[15],幻其事耳。而所謂通明竅者,亦牛首倒影之意,惑愚兒,便笑也。
王弇州謂其弟[16];有泰山不可無靈岩。予固令指不靜者[17],即棄此寸臠可矣[18]。
是山開于漢,盛于晉唐,中興于弘正[19],碣碑臥立,亂如漏澤之標,見未曾有,而皆應付靈岩者。似此間不書一通,終少一段某人來此也。歸途欲草一疏上之[20],不果,然猶記其略曰:「願乞陛下一專敕,使臣乘傳走四天下[21],得便宜行事,仍錫臣墨煤萬斛,加以如月之斧,凡遇名勝之地,有所題說者,間存其可,餘悉聽臣劈抹,用冷泉澆之三日,一雪山川冤辱,以章陛下好生之德。」


  
註釋:
[1]靈岩:山名,在山東大學長清縣東南九十里。東晉時竺僧朗曾在此說法。後魏時梵僧法空禪師始建道場,稱為中土四絶之一。[2]泰岱:泰山。
屋烏:「愛屋及烏」之省略。[3]豫章:木名,樟類。《淮南子.修務》:「豫間之生也,七年而後知,故可以為棺舟。」[4]霜溜: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5]藩:藩王。[6]膏汗:指百姓的膏脂汗水。[7]隨喜:指遊覽佛寺。鐵袈裟:靈岩山勝跡。
山石黑銹如鐵,覆地如袈裟披折之狀。[8]旨:甘美。[9]毿sān三:形容枝葉細密。[10]五台:五台山。
[11]螟:天黑。[12]剝:敲打聲。[石訇]hōng轟:水石相擊聲。[13]佛圖澄:西晉時高僧。
[14]愍道人:即晉僧支愍度。《世說新語.假譎》:「愍度道人始欲過江,與一傖道人為侶,謀曰:『用舊義在江東,恐不辦得食』。便共立心無義。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講義積年。
後有傖人來,先道人寄語云:『為我致意愍度,無義那可立?治此計,權救饑爾,無為遂負如來也。』」[15]楗jiàn:門閂。[16]王弇州:即明王世貞,號弇州山人。其弟世懋,亦著名文士。
[17]食指不靜:《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字子公與子家將見,子色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18]臠:肉塊。[19]弘正:指明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間。[20]疏:奏疏。
[21]乘傳:驛車。[22]便宜行事:不待上奏,自行決斷處置。
游龍門記.薛瑄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層巒危峰,橫出天漢[1]。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于此為大。
由東南麓穴岩構木[2],浮虛架水為棧道[3],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4]。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5]。
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干蒼勁偃蹇[6],形狀毅然[7],若壯夫離立[8],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絶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甃甓為之[9]。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觸激,石峰疑若搖振。
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側連山宛宛而去[10];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11],高原缺岸,煙村璁樹,風帆浪舸[12],渺茫出沒,太華[13],潼關[14],雍、豫諸山[15],彷彿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16],上置進床轆轤[17],懸繘汲河[18]。憑欄檻,涼風飄瀟,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19]。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餘步,至石谷,下視窈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