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197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197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197,共257。
面有洞嵌絶壁,不甚闊,一衲攀而登[23],如獼猴。余不住,謂導僧曰:「上山險在背,肘行可達。下則目不謀足,殆已[24],將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徑,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過此雖險,可攀至脊。迂之即山行道也。
」僧乃跣[25],蛇矯而登[26]。下布以縋[27],健兒以手送余足,腹貼石,石膩且外欹,至半,體疆,良久足縮,健兒努以手從[28],遂上。迨至脊,始咋指相賀[29],且相戒也。峰名不甚雅,不盡載。
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30],曰石雨洞,曰慧石亭。洞在下盤,道聽澗聲,覓之可得。石距上方百步,纖瘦豐妍不一態,生動如欲語。下臨飛澗,松鬣覆之如亭。
寐可憑,坐可茵[31],閒可侶,故慧之也。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紅龍池。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雲庵之前洞,次則中盤之後嶺也。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廢者,曰九華頂,不果上。


  
其剎宇多,不錄。寄投者,曰千像,曰中盤,曰上方,曰塔院也[32]。
其日為七月朔,數得十[33]。偕游者,曰蘇潛夫、小修、僧死心、寶方、寂子也[34]。其官于斯而以舊雅來者[35],曰鐘刺史君威也[36]。其不能來,而以書訊且以蔬品至者,曰李郎中酉卿也[37]。
註釋:
[1]盤山:在今北京平谷與天津薊縣之間。[2]外骨而中膚:有骨骼與肌膚比喻岩石和泥土,形容盤山外表岩石而內藴泥土。[3]羆:熊的一種。羆虎:用《尚書.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句,比喻武士。
[4]欹嶔:高峻的樣子。虯qiú曲:蜷曲。[5]偃:倒下。[6]面削:表面光滑陡峭,有如刀削。
[7]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8]仄:狹窄。[9]鬥:指水與石撞擊。
[10]莽莽:長遠無際的樣子。[11]鬣liè:魚鰭。[12]上方精舍:即上方寺。[13]鋭而規:又尖又圓。
[14]窣諸波:梵語佛塔。[15]髻石:盤山地名。形似盤在頭上的髮髻。[16]闊以掌:用手掌撥開路。


  
[17]中絶:中間絶斷。[18]更gēng:更替。[19]太石:遠古。雲嵐:雲氣。
[20]枰píng石:棋盤石。[21]幾筵:宴席。[22]拚pàn:捨棄。[23]衲:本指僧衣。
裡借指和尚。[24]殆dài:危險。已:同「矣」。[25]跣xiǎn:光腳。
[26]蛇矯:像蛇一樣矯捷。[27]下布以縋zhuì:此處指從上放下布,讓下邊的人攀布而上。[28]努:努力。從:放、送。
[29]咋指:咬指,有痛覺,表示還活着。[30]新其目:新給它起名字。[31]茵:蓆子、墊子。[32]千像、中盤、上方、塔院:都是寺院名。
[33]朔:初一。數得十:從初一數到十,即初十。[34]蘇潛夫:蘇惟霖,號潛夫,作者至交。小修:袁中道的字。
死心:袁文煒,字中夫,後出家,名死心。寶方:僧名。一名圓象。寂子:僧名[35]舊雅:舊日交往。
[36]鐘君威:鐘起風,字君威,浙江人,薊州知府。[37]李郎中酉卿:李長庚,字酉卿,當時任戶部郎中。
本文選自《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七,作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這篇遊記先以「盤山外骨而中膚」一句,概括盤山的總體風貌特色,然後有層次地選擇引人注意的景點「述其最者」,如盤泉、懸空石、盤頂加以詳細刻畫,脈絡十分清楚。其中穿插游者心態的細節描寫,如游泉大呼「奇快」、「遇絶險處,當大笑」的約定,以及攀上險峰「咋指相賀」等,更是生動傳神,妙趣橫生。
游千山記.程啟充
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1],秀峰疊嶂,綿亙數百里。東引甌脫[2],南抱遼陽,嶻嶪蓊鬱[3],時有佳氣,如海蜃然[4]。嘉靖丁亥[5],予戍撫順[6],丙申遷蓋州[7],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劉二子游焉。
出南門,過八里莊、石門、釣魚台[8]。台,蓋屯戍舊址也。東北有溫泉,瑩潔可鑒。南折入山,數里,抵祖越寺。
路頗峻,稍憩于寺之禪堂,乃登萬佛閣。閣在山半,緣崖旋轉,越飛梁而入[9]。憑欄四望,天風泠然,因宿于寺。時戊子日也,循東山,望螺峰,附太極石,入岩澗,高不滿丈,深倍之,廣半。
俯看萬佛閣,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覽。自一覽亭迤西而北,入龍泉寺。晡時[10],往香岩[11],亂溪而東[12],岩壑窈窕[13],僧房半出雲間,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設齋,乃行,憩大樹下。人境空寂翛然[14],有遺世之想[15]。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16],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17],聞之愀然[18]。由此至大安[19],自東而北。
自龍泉至此,約二十餘里,陡絶洿陷[20],懸崖怪石,後先相倚,撫孤山,瞰深壑,奇花異卉,雜然如綉。行複數里。隍堂中開[21],諸山羅列,高爽清曠。視三寺為最西峰[22],空洞倚天。
徐子題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23],晴霽,登中峰,顧瞻京國[24],遠眺荒徼[25],山海混茫無際。東有羅漢洞,高寒襲人。又數息[26],至雙井,一在樹下。一在亂石間,泉甚冽。
又數息,抵仙人台,峭壁斷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慄[27]。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28],九仙環弈焉。自仙人台尋中會寺,入溪,穿石,荊棘塞路,不可杖,徑僅容雙趾。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後輓之,扶滕側足,盤跚而步[29],危甚。
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武[30],摘山花以詩贈余。余亦倚聲和之。趺坐石上[31],一老進麥餅。值饑,食之厭[32],問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
自大安山行幾二十里,因憊,坐僧房。久之,起視山岡,兩浮屠相向爭聳[33],乃自中會反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