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234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234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234,共257。
余賤不敢謀國,而君慮周行果[16],非久于布衣者也[17]。傳不雲乎「三折肱而成良醫」[18]?君誠有位於時,則宜以拇病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19]。
註釋:
[1]浦陽:唐時設浦陽縣,五代吳越改名浦江,今屬浙江湖州市。[2]闐tián然:豐滿的樣子。[3]渥然:紅潤的樣子。[4]充然:充盛的樣子。
[5]疹zhěn:腄。[6]粟:謂小米粒那麼大。[7]剟duō刺:亦作「刺剟」,即刺的意思。[8]膂:脊樑骨。


  
[9]瘳chōu:病癒。[10]肝膈:肝臟和膈膜,這裡泛指人體的內臟。[11]為:治。[12]君:指鄭君仲辨。
[13]疲敝:也作「疲弊」,困苦窮乏。[14]戕摩:殘害、消滅。[15]無虞:無憂。[16]慮周行果:思慮周密,行為果斷。
[17]布衣:指平民。[18]傳:指《左傳》。《左傳.定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19]洪武辛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
本文選自《遜志齋集》卷六,文章以一位健壯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個小疹子,不及時求醫,差些送命的事為例,說明天下的事,「常發於至微」,若不防微杜漸,將成大患而不可收拾。況國家在「疲敝之餘」,加上官吏的「戕摩剝削」,更加速了這一危險。文章以小見大,引喻恰切,娓娓而談,頗有警世作用。
志殺虎.蘇伯衡
余至高溪之七日,有虎夜逾某子甲垣攫其豕[1],豕咿然作聲,甲意穿窬也[2],亟舉火燭之[3],不見豕,而見虎跡焉。黎明,與二弟俱躡虎跡覓豕,行至黃土隴,見兩虎叢薄中[4],呼曰:「虎在此!虎在此!鄉黨鄉裡,幸與我共殺之。不者,不惟吾豕被其攫,諸公家之豕亦恐不免;不惟豕不免害,且恐及人。」
於是環高溪一聚[5]。壯者操刀與梃[6],弱者聲銅鐵器往助甲。虎見從前,且行且咆哮作聲威,冀以懼眾。眾不為懼,益鼓噪環之。
虎乃躍而起,甲之長弟遽揮梃擿虎[7],虎怒爪之,其右股被創。甲之幼弟奮戈刺之,自喁貫脅[8],一虎隨斃。其一猶咆哮作噬人狀[9],然聲顫慄僅若牛鳴。眾知其無能也,直前刺之,於是兩虎俱斃。


  
刳其腹,豕固在也。
虎于毛蟲中最暴戾,人聞談虎,且猶膽掉畏之,而況敢攖之乎[10]!使其據深山大谷,雖日攫麋鹿雉兔以自肥,孰得而斃之哉!顧恃其暴戾,縱逐逐之慾[11],入墟市攫人畜而弗忌[12],得一豕竟殞其命,悲夫!
世人自謂威權足賴而貪慾無顧忌者,其亦知所鑒也乎!
註釋:
[1]攫jué抓取。[2]穿窬穿壁翻牆的盜賊。[3]亟:急。[4]叢薄:草木叢生的地方。
[5]聚:村落。[6]梃tǐng:棍棒。[7]擿:挑、撥。[8]喁yóng:魚嘴露出水面咂動的樣子,這裡指虎口。
脅:胸肋的部位。[9]噬shì:咬。[10]攖yīng:觸犯。[11]逐逐:必須得到的樣子。
《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12]墟市:農村市集。
本文節選自《蘇平仲文集》卷一。志,就是「記」。文章通過村民齊心協力殺死凶暴的猛虎一事,警告那些「自謂威權足賴而貪慾無顧忌」的豪強統治者們,他們永不滿足的貪殘將激起老百姓的反抗,暴虎的下場就是前鑒。
,
治安疏.海瑞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1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2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3。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4,將有所不稱其任5。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6,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7
臣工盡言,而君道斯稱矣8。昔之務為容悅9,阿諛10曲從,致使災禍隔絶、主上不聞者,無足言矣11
過為計者12則又曰:「君子危明主,憂治世13。」夫14世則治矣,以不治憂之;主則明矣,以不明危之:無乃使之反求眩瞀15,莫知趨舍矣乎!非通論也16
臣受國厚恩17矣,請執有犯無隱18之義,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不為悅諛,不暇過計19,謹披瀝肝膽為陛下20言之。
漢賈誼21陳政事于文帝曰:「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22。」夫文帝,漢賢君也,賈誼非苛責備也23。文帝性頗仁柔,慈恕恭儉,雖有愛民之美,優遊退遜、尚多怠廢之政24
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當之,愚也25。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頌之,諛也26
陛下自視,于漢文帝何如27?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絶人28,可為堯、舜29,可為禹、湯、文、武30,下之如漢宣之厲精31,光武之大度32,唐太宗之英武無敵33,憲宗之志平僭亂34,宋仁宋之仁恕35舉一節可取者,陛下優為之36。即位初年,剷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37。舉其大概:箴敬一38以養心,定冠履39以定分,除聖賢土木之象40,奪宦官內外之權,元世祖毀不與祀41,祀孔子推及所生42。天下忻忻43,以大有作為仰之44
識者謂輔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虛語也,高漢文帝遠甚45。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節用愛人,呂祖謙46稱其能盡人之才力,誠是也。一時天下雖未可盡以治安予之,然貫朽47粟陳,民物康阜48,三代後稱賢君焉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