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245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245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245,共257。
吾黨袁臣器[1],少年逸器[2],溫然玉映,蓋十室之髦懿也[3]。弘治丙辰五月[4],忽翻然理篙楫,北亂楊子,歷彭城[5],漸于淮海[6],抵大梁之墟[7],九月未歸。乃繪所經歷山川陵陸,並沖隘名勝之外,日夕展弄,目游其中。予忝與鄉曲[8],得藉訪道里[9],宛宛盡出指下[10],蓋其知之素而能說之詳也。
予聞丈夫之生,剡蒿體[11],揉柘干[12],以麗別室[13],固欲其遠陟遐舉,不齷齪牖下也[14]。而願慤者懷田裡[15],沒齒不窺闉闍[16],曰:世與我違,甘與菑木委灰同棄[17]。雖有分寸,而人莫之知也,後世因莫之建白也[18]。是余固自展以異,而頽然青袍掩脛[19],馳驁士伍中[20],而身未易自用也。
雖然,亦不能久落落于此。
臣器所從魏地來,今不知廣陵有中散之遺聲歟[21]?彭城項氏之都也[22],今麋鹿有幾頭歟?黃河故宣房之基在否歟[25]?大梁墟中有持盂羹為信陵君祭與無也[24]?臣器其為我重陳之,余他日當參驗其言。


  
註釋:
[1]黨:朋輩。[2]逸器:才具非凡。[3]十室:十戶。髦:發中之秀出者,士中之俊彥亦謂之髦。
《樂雅》郭璞註:「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懿:美好。此謂鄉裡之俊彥。《論語.公治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
」[4]弘治丙辰:1496年。[5]彭城:今江蘇銅山縣,項羽曾都于此。[6]漸:流。《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子流沙。
」淮海:淮河與大海。[7]大梁:今河南開封,戰國魏都。[8]鄉曲:鄉裡。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覊之行,長無鄉曲之譽。
」[9]藉:機會。[10]宛宛:迴旋曲屈貌。[11]剡yǎn:削。蒿體:衰憊之體。


  
[12]揉拓zhè干:意為鍛鍊體魄,使之堅韌。柘:木質密緻堅韌,可制弓。[13]麗:附著,居住。[14]齷齪:侷促。
[15]願慤què:樸實忠誠。[16]闉闍yìn bū:曲城,泛指城門。《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17]菑木:枯死之木。
《苟子.非相》:「周公之狀,身如斷菑」。委灰:燒棄之香灰。《文選》陸機《演連珠》:「郁烈之芳,出於委灰;繁會之音,生於絶弦。」劉孝標註:「香以燔質而發芳,絃以特絶而流響。
」[18]建白:有所倡議陳述。[19]青袍:賤者之服。[20]驁ào:縱逸奔馳。[21]廣陵散:琴曲名。
嵇康字叔夜,拜中散大夫,人稱嵇中散。康善鼓琴,因觸犯司昭與種會,遭誣害。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
《廣陵散》今絶矣!」見《晉書.嵇康傳》。[22]項氏:指項羽,曾都彭城。[23]宣房:即宣房宮。漢武帝時,黃河決於瓠子,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
帝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于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置決河。瓠子既塞,乃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故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見《史記.河渠書》。[24]大梁墟:《史記.魏公子列傳贊》:“吾過大墟,求問其所謂『夷門』。
『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絶也。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相與讚歎。會試時,敏政以鬻題被劾,事延唐寅,下獄拷問,乃謫為吏,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得放歸。
築室桃花塢,日與客醉飲其中。有《六如居士全集》。
重修廬山白鶴觀記.王思任
廬山五老峰前有白鶴觀,道士劉混成騎鶴飛昇處也。唐高宗敕建此觀,而宋學士蘇瞻常獨遊此,觀棋有詩。天啟乙丑夏[1],山陰王思任來游,攜其友沈三賢、陸士慎,徘徊於觀之前後,拘池臼之水,烹雲霧之茶,摘蔬造飯,薄飲追涼,相與歌呼樂甚。然而欷噓感嘆者繼之,蓋不勝今昔之俯仰焉。
棟宇頽危,門欞不設,饑豬擾案,鳥鼠碎檐,雖長松歷澗,依然瑟響,而蒿荊籬豆,迷陽岑莫,亡聊賴甚矣[2]。觀主人李元丹乞留一言,以為興復之藉,而適在潯陽[3],為題白鶴觀說以貽。星子令陳巽言倡其事[4],郡教廉陶孔志為糾首以成之。崇禎壬申[5],任復為起部視榷鳩茲[6],而元丹復來,出孝廉手札征記。
嗟呼!為興之故,蓋有數存,觀不得劉道士不創也,不得蘇學士不名也。而予與元丹之意,不得陳使君、陶孝廉等不復也。星渚瘠澀,雖未必能煥隆章灼,而亦稱稍稍恢葺矣。然而元丹目尚衝然,腹猶未甚果然也,則請有以廣人。
丹知白鶴之說乎?夫鶴者,九皞之騏驥,性必處陰,行必步鬥,非仙人之友,則仙人之仆也。不則其分身而托焉者,不則其相齊州而寄焉也。費禕之樓也[7],介象之廟也[8],茅盈之帳也[9],丁令威之華表也[10],鄭弘之射的也[11],浮邱之青田也[12],王喬之緱嶺[13],而廣成子之石穴也[14],皆鶴也,皆寄也。道士偶一乘之,遂遺雲氣,入層霄,視傴僂五老之馘項[15],不啻一跡爪其間,豈復知小兒輩復有土木事乎?子瞻聰明絶世,了元以為大愚[16],即驂鸞駕鶴,為不死人,猶屬最下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