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76


作者:中科院
頁數:276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276,共298。
19921012日以後的一周裡,黨的十四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參加會議的代表有1,991名。大會的主要任務是同意將經濟改革作為黨的工作中心,選舉出新一屆領導人,並允許適度放鬆對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控制。
總書記江澤民作了政治報告,號召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他說:「改革」也是一場革命,是一場以解放生產力為目標的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唯一道路。如果我們繼續思想僵化,安於現狀,我們將一事無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直到19931月,國務院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做出解釋:它是一種多元的經濟結構體,由公有經濟、家庭作坊、私人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組成。實際上,這一新的結構意味着擺脫中央計劃模式,不再對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資本主義予以排斥,逐步放開價格控制,承認私有財產和私人企業,承認股票市場、外資與合資企業,並重建經濟的公共部分。
政治報告也再次肯定黨領導一切,重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意識形態,以及鎮壓政治動亂的必要。報告號召對和平演變保持警惕,並宣佈「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民主,絶不是西方的多黨議會制」。


  
在獨裁政治體制中建立市場經濟,儘管聽起來很矛盾,但鄧小平認為在權威主義政治秩序下推行準資本主義經濟卻順理成章。在十九世紀後期,明治時代的日本和俾斯麥時代(Bismarckian)的德國就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點。而更近的時候,新加坡、台灣和韓國都是在權威主義的統治下創造了經濟奇蹟。11李光耀總理的新加坡模式對鄧小平的觸動尤其大。
這個國家城市清潔、秩序井然、富裕,政府對社會實行嚴格的管治。在那裡沒有街頭示威、色情行業和毒品,沒有人在公共場所嚼口香糖,或對人權說三道四。鄧指出:「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經驗,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12他還認為通過加速發展南方和沿海地區的經濟,中國就可以成為亞洲的超級巨龍。
而在一個高效集權政府領導下,實現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政府可以為經濟起飛提供必不可少的穩定環境,這比處在一個軟弱的民主政府的管治下強多了。那樣的政府會因意見分歧而四分五裂,因局勢動盪而羸弱無能。
蘇聯解體後,鄧小平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篤信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獨裁政治體制下發展準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贏得了不少俄國因循守舊者和前共產黨人的讚許,而這些人正為自己國家的物資短缺和混亂所困擾。曾長期擔任安德羅波夫(Andropov)和勃列日涅夫(Brczhnev)助手的沃爾斯基(Arkady Volsky)說:「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十二億人過着的,是我們在夢裡才見得到的生活。」13在東歐,有一種對舊時代穩定生活的懷念,也希望能找到一條介於共產黨中央計劃經濟和西方民主自由及市場經濟之間的「第三種道路」。


  
14
4.1人事安排鄧小平着手培植新一代的領導人,貫徹經濟改革和獨裁政治的配套方案。新的中央委員會由189名正式委員、130名候補委員組成,其中47%是第一次當選。他們中多數人是技術官僚,並擁有大學學歷(占84%),平均年齡為56歲。這些技術官員清楚知道,靠革命實施民眾動員已經是過去的事;若想繼續掌權,並保持黨的合法性,只能依靠經濟成就。
僵化強硬保守派在選舉中處境淒涼,三名大將(高荻、王忍之、賀敬之)丟了中央委員席位,從傳媒、宣傳和文化領域的崗位上給撤換下來。15這一變動預示了藝術、文化和智識生活中比較自由的氣氛。被稱為「太子黨」的高幹子弟們,這回也頗不順心。陳雲的兒子陳元未能當選中央委員。
他們當中許多人改弦更張,選擇棄政從商。
有二十名成員的政治局,也出現大規模的重組。兩位新改革派加入
副總理鄒家華和外長錢其琛;另外兩位連任的改革派成員
農業問題專家田紀雲和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和前二者一道形成一個「自由派」。此外五名新成員來自各省。政治局看起來較前自由了一些,更傾向于市場為主導的改革,包括將放開價格、擴大股市和重組國有企業,完全推入市場。
真正有權的位置是政治局常委,其中有四位連任,三位新當選。前者包括66歲的總書記江澤民、63歲的總理李鵬、68歲的喬石和58歲具有改革派觀念的李瑞環;後者包括副總理朱鎔基,64歲,鄧的經濟主管和門徒;上將劉華清,76歲,軍委副主席,以及胡錦濤,49歲,前西藏黨委書記。在19933月召開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這七名常委都被安排了重要的政府職務。16
明顯失勢的是「楊氏兄弟」,曾幾何時,對鄧小平而言,他們是過于炙手可熱了。85歲的國家主席楊尚昆,因年齡原因一退到底;他73歲的異母弟楊白冰,名義上獲得「提升」進政治局,卻丟了他在中央軍委和中央書記處的職務。
從整體上看,改革派在這次權力分配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優勢,但江
李領導體制依舊,表明很難在新的方向上有所突破。
從歷史的角度看,鄧的戰略也許能避免共產主義在中國破産於一時,但共產主義經濟理論的許多基本觀點已經被徹底否定了。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的本質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共產主義剩下的,將只是一個靠軍隊和秘密警察支撐着的空殻。
5.中國共產主義四十五周年:獨裁政治下的準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