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P 27


作者:朱星祚
頁數:27 / 29
類別:佛教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作者:朱星祚
第27,共29。
尊者傳了石頭師宗旨,復往江西來見馬大師,馬大師欣然迎而謂之曰:「窗草不除,周濂溪生意,子來見我,忘卻相逢鏟草之後言耶?」尊者大悟,拜伏于馬師之前曰:「上人昔日先見之言,乃弟子今日悟後之證也。」乞求濟度,馬師遂為更名曰「天然」。出眾人意外,使彼不得加害也。有詩為證:

復往江西謁馬師,相逢鏟草語非虛。



  
天然名字新更改,不使諸僧禍及膚。

尊者一日杖錫行化四方,暫憩息慧林寺。時值窮冬天寒,尊者乃取寺中木佛,焚以煬體。寺中眾僧,不識焚佛來意,乃讓尊者。尊者曰:「吾焚舍利,非焚木佛也。」少頃,座上木佛儼若新裝,眾人始欽欽歎服。長慶四年,告門人云:「時將至矣,吾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受履,一足木及地而逝。有詩為證:

杖錫徐行化四方,慧林忽息值風霜。

爐中焚佛來烘體,舍利燒焚衍慶長。

第廿三尊 賦花羅漢

慧寂尊者,本姓葉氏,年十五,艷慕佛教,一日稟辭父母,欲出家披剃為僧。父母以「佛乃左道,惑世誣民,游手游食,不忠不孝,君子維持世道,方辭而闢之,何為治而精之。吾利汝為聖門弟子,不利汝為沙門羅漢。且儒家事業,有實功,有實效,非若釋家虛無寂滅、渺茫不可憑據者也。汝能攻習儒者經書,達則為卿為相,不達則為師為友。千鐘粟,出自書中;黃金屋,出自書中;如玉女,出自書中。平生志何所不遂?詩云:『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讀書高。』又云:『只見讀書朝北闕,哪聞唸佛上西天。』由此觀之,汝正道不行,返趨邪徑,老父幼年承父兄琢養,自暴自棄,不能掀天揭地,為個偉人。幸生汝為男子,正欲汝肩文章擔子,做個破天荒好漢,俾親戚故舊羡為龍駒鳳子,君王黎庶恃為保障干城,父母眼前,縱不獲三牲五鼎供養,烏紗紫綬褒封,亦何等榮耀。」有詩為證:



  
幼年艷羡作僧童,未睹儒家有實功。

揭地掀天稱偉器,虛無寂滅豈能同。

父又曰:「彼釋家者流,去父母毛髮則不孝,背先王法服則不忠,抄化人家盈餘則無節,誦念波羅梵語則無義。立人之道,忠孝節義四者而已,無此四者,是禽獸也。人家養子稱為龍鳳則欣然喜,目為禽獸則艴然怒。老父先年不通古今,自愧馬牛襟裾矣,所望汝克蓋前愆,豈樂父先馬牛而子復禽獸也。為僧作佛之說,無依之人為之,難養之人為之,父母養汝這等年紀,非無依、非難養也。且閻浮世界之中,載不盡寺字,數不盡憎人,見幾人修行成佛?幾人得升天界?易者不為,卻為其難者,有實功實效者不為,卻為其無憑準依據者,何顛倒錯亂矇蔽不明如此也。為子者,克承父志,為孫者,綽有祖風,祖父不為佛,定不許作此事也。」有詩為證:

孝忠節義四端全,天地完人羡大賢。

禽獸只因無四德,叮嚀改轍與更轅。

其父嚴毅說了一番,其母從容進曰:「老娘十月懷胎,止望汝不離膝下,三年乳哺,止望汝終身奉養。今養汝年方十五,粗知理義,即欲出家為僧,不惟辜父後來期望,且負我眼前勞苦矣。汝幸少壯,為人果天地氣化所生耶?我將艱苦事對汝言之。毛詩蓼莪之篇有云:『父兮生兮,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腹我出入復我,欲報之恩,吳天罔極。』汝從師訓講解經義,蓋亦有年,豈不諳此義乎?既明此義,不盡性于親而欲見性于佛。書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理。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德。』齠齡之兒,既從沙門覓父,期頤之親,又從何處覓子?父是丈夫志量,宜期爾遠大,母是婦人識見,只責汝近小,汝何說之辭!」有詩為證:

雙親養汝甚劬勞,望汝天朝作鳳毛。

今既悖恩為釋子,老人何處覓箕裘。

尊者曰:「男非不知聖賢事業當為,男非不知父母養育當報,第男從先生肄業,夢寐中屢有神人告我云:『子前生許下事佛願,今世盍當酬之。』男夢中當亦以父母劬勞未報為辭。神人復云:『宗正法以答劬勞未晚也。』當男心已許之,特身屬於親未即去耳。許之而復背之,恐生不祥。」即嚙斷二指,長跪于父母之前曰:「望父母恕孩兒不孝之罪,假我數年工程,償了事佛願,明了為佛心,蒼蒼可表,即回來報答父母。所謂一精百成,一勞百逸者也,或者男之顯親壽親,當不出於縉紳之下。男今嚙斷二指,一指誓必出家,一指誓不忘親,所謂指日成功,指日報效。今日父克成男志,後日男克終父事,始雖睽違,終實相濟,豈不美哉。」有詩為證:

神人啟我去為僧,償卻前生許下因。

斷指告親鳴所志,得宗正法不忘親。

尊者父母勸之不從,親友勸之不從,只得順其所志,遂依南華寺通禪師落髮為僧。通禪師知是法器,教之持齋誦經,教之坐禪習定,但未證悟,所謂偏矣而未大也。通禪師圓寂,乃離南華寺為行化遊方僧,遍訪高人以終所學。及聞耽源禪師道有真傳,遂師事之,從游數年,叩其所傳,駸駸已悟宗旨,所謂大矣而未化也。最後參謁溈山,始入堂奧,所謂大而化之者也。嘗見桃花開放,心有會悟,一日作偈云: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逢落葉幾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永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