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264


作者:徐宏祖
頁數:264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264,共338。
近騰諸彞說略………………………………………971

滇游日記十二……………………………………………972



  
滇游日記十三…………………………………………1009

鷄山志目…………………………………………1019

鷄山志略一………………………………………1020

鷄山志略二………………………………………1023

麗江紀略…………………………………………1026

法王緣起…………………………………………1026

溯江紀源一作《江源考》……………………1028

滇游日記七

己卯公元1639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鏹qiǎng白銀十兩來餽贈送。

下午,設宴解脫林東堂,下藉以松毛,以楚雄諸生許姓者陪宴。仍侑yòu酬報以杯緞。

銀杯二隻,綠縐紗一疋。大餚八十品,羅列甚遙,不能辨其孰為異味也。抵暮乃散。復以卓席饋許生,為分犒諸役。

初二日入其所棲林南淨室,相迎設座如前。



  
既別,仍還解脫林。

昨陪宴許君來,以白鏹易所侑綠縐紗去。

下午,又命大把事來,求作所輯《雲過kē空淡墨》序。

初三日餘以敘稿送進,復令大把事來謝。

所饋酒果,有白葡萄、龍眼、荔枝諸貴品,酥餅油綫、細若髮絲,中纏松子肉為片,甚鬆脆。發糖白糖為絲,細過于發,千條萬縷,合揉為一,以細面拌之,合而不膩。諸奇點。

初四日有鷄足僧以省中錄就《雲過淡墨》繳納木公。

木公即令大把事傳示,求為較政校正。其所書洪武體雖甚整,而訛字極多,既舛落無序,而重疊顛倒者亦甚。余略為標正,且言是書宜分門編類,庶無錯出之病。晚乃以其書繳入。

初五日復令大把事來致謝。言明日有祭丁之舉,不得留此盤桓,特令大把事一人聽候。求再停數日,煩將《淡墨》分門標類,如余前所言。余從之。以書入謝,且求往忠甸,觀所鑄三丈六銅像。既午,木公去,以書答余,言忠甸皆古宗路,多盜,不可行。蓋大把事從中沮之,恐覘chān窺看其境也。是日,傳致油酥麵餅,甚巨而多,一日不能盡一枚也。

初六日餘留解脫林校書。木公雖去,猶時遣人饋酒果。有生鷄大如鵝,通體皆油,色黃而體圓,蓋肥之極也。

余愛之,命顧仆醎為臘鷄。

解脫林倚白沙塢西界之山。其山乃雪山之南,十和後山之北,連擁與東界翠屏、象眠諸山,夾白沙為黃峰後塢者也。

寺當山半,東向,以翠屏為案,乃麗江之首剎,即玉龍寺之在雪山者,不及也。寺門廡wǔ階級皆極整,而中殿不宏,佛像亦不高巨,然崇飾莊嚴,壁宇清潔,皆他處所無。正殿之後,層台高拱,上建法雲閣,八角層甍,極其宏麗,內置萬曆時所賜藏經焉。

閣前有兩廡,余寓南廡殿閣周圍的廊屋中。

兩廡之外,南有圓殿,以茅為頂,而中實磚盤。佛像乃白石刻成者,甚古而精緻。中止一像,而無旁列,甚得清淨之意。

其前即齋堂香積也。北亦有圓閣一座,而上啟層窗,閣前有樓三楹,雕窗文槅gē隔板,俱飾以金碧,乃木公燕憩之處,扃而不開。其前即設宴之所也。其淨室在寺右上坡,門亦東向,有堂三重,皆不其宏敞,四面環垣僅及肩,然喬松連幄,頗饒煙霞之氣。聞由此而上,有拱壽台、獅子崖,以迫于校讎chóu校對,俱不及登。

初六、初七日連校類分標,分其門為八。以大把事候久,余心不安,乃連宵篝燈,丙夜夜半時始寢。

是晚既畢,仍作書付大把事,言校核已完,聞有古岡之勝,不識知道導使一遊否?古岡者,一名癙儸,在郡東北十餘日程,其山有數洞中透,內貯四池,池水各占一色,皆澄澈異常,自生光彩。

池上有三峰中峙,獨凝雪瑩白,此間雪山所不及也。木公屢欲一至其地,諸大把事言不可至,力尼之,數年乃得至,圖其形以歸,今在解脫林後軒之壁。北與法雲閣相對,余按圖知之。且詢之主僧純一,言其處真修修行者甚多,各住一洞,能絶粒休糧,其為首者有神異,手能握石成粉,足能頓坡成窪,年甚少而前知。

木公未至時,皆先與諸土人言,有貴人至,土人愈信而敬之。故余神往而思一至也。

初八日昧爽,大把事賫冊書馳去,余遲遲起。飯而天雨霏霏。

純一饋以古磁杯、薄銅鼎,並芽茶為烹瀹之具。

備馬,別而下山。稍北,遂折而東下,甚峻,二里,至其麓,路北有澗,自雪山東南下,隨之,東半裡,有木橋。渡澗西北逾山為忠甸道;余從橋南東行,半裡,轉而東,是為崖腳院,倚山東向。其處居廬聯絡,中多板屋茅房。有瓦室者,皆頭目之居,屋角俱標小旗二面,風吹翩翩,搖漾于夭桃素李之間。宿雨含紅,朝煙帶綠,獨騎穿林,風雨淒然,反成其勝。

院東南有窪地在村廬間,中涸無水,尚有亭台堤柳之形,乃舊之海子,環為園亭者,今成廢壑矣。又南二里,有枯澗嵌地甚深,乃雪山東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今引其水東行塢脊,無涓滴下流澗中,僅石樑跨其上。度梁之東,即南隨引水行,四里,望十和村落在西,甚盛。

其南為中海,望之東南行,其大道直北而去者,白沙道也。

南四里,有枯澗東西橫塢中,小石樑南跨之。

又東五里,東瞻象眠山已近。通事向許導觀象鼻水,至是乃東南行田間,二里,抵山下。水從坎下穴中西出,穴小而不一,遂溢為大溪,折而南去。二里,析為二道,一沿象眠而南,一由塢中倒峽,過小石橋,又析為二,夾路東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