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昭明文選    P 133


作者:昭明太子
頁數:133 / 164
類別:古典散文

 

昭明文選

作者:昭明太子
第133,共164。
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曆數則唐都、落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帥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

孝宣承統,纂修洪業。亦講論六藝,招選茂異,而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玄成、嚴彭祖、尹更始、以儒術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將相則張安世趙、充國、魏相、邴吉、于定國、杜延年;治民則黃霸、王成、龔遂、鄭弘、召信臣、韓延壽、尹翁歸、趙廣、漢、嚴延年、張敞之屬。皆有功跡,見述於後世。參其名臣,亦其次也。



  
晉紀論晉武帝革命一首

※干令升

史臣曰:帝王之興,必俟天命。苟有代謝,非人事也。文質異時,興建不同。故古之有天下者,柏皇、慄陸以前,為而不有,應而不求,執大象也。

鴻、黃世及,以一民也,堯、舜內禪,體文德也,漢魏外禪,順大名也。湯、武革命,應天人也。高、光爭伐,定功業也。各因其運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古者敬其事則命以始,今帝王受命而用其終。

豈人事乎?其天意乎?

晉紀總論一首

※干令升

史臣曰: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值魏太祖創基之初,籌畫軍國,嘉謀屢中。遂服輿軫,驅馳三世。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行任數以禦物,而知人善采拔。


  

故賢愚咸懷,小大畢力。爾乃取鄧艾於農隙,引州泰於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故能西禽孟達,東舉公孫淵。內夷曹爽,外襲王陵。

神略獨斷,征伐四克。維禦群後,大權在己。屢拒諸葛亮節制之兵,而東支吳人輔車之勢。世宗承基,太祖繼業。

軍旅屢動,邊鄙無虧,於是百姓與能,大象始構矣。玄、豐亂內,欽誕寇外。潛謀雖密,而在幾必兆。淮浦再擾,而許洛不震,咸黜異圖,用融前烈。

然後推轂鍾鄧,長驅庸蜀,三關電掃,劉禪入臣,天符人事,於是信矣。始當非常之禮,終受備物之錫。名器崇於周公,權制嚴於伊尹。至於世祖,遂享皇極。

正位居體,重言慎法,仁以厚下,儉以足用。和而不弛,寬而能斷。故民詠惟新,四海悅勸矣。聿修祖宗之志,思輯戰國之苦,腹心不同,公卿異議,而獨納羊祜之策,以從善為眾。

故至於咸寧之末,遂排群議而杖王杜之決。汛舟三峽,介馬桂陽,役不二時,江湘來同。夷吳蜀之壘垣,通二方之險塞,掩唐虞之舊域,班正朔於八荒。太康之中,天下書同文,車同軌。

牛馬被野,餘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者如親,其匱乏者,取資於道路。故于時有天下無窮人之諺。雖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樂其生,百代之一時矣。

武皇既崩,山陵未乾。楊駿被誅,母后廢黜。朝士舊臣夷滅者數十族。尋以二公楚王之變,宗子無維城之助,而閼伯實沈之卻歲構。

師尹無具瞻之貴,而顛墜戮辱之禍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號,而有免官之謡,民不見德,唯亂是聞。朝為伊周,夕為桀跖。善惡陷於成敗,節譽肋於勢利。

於是輕薄幹紀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蟲之赴火。內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實反錯,天網解紐。國政迭移於亂人,禁兵外散於四方,方岳無鈞石之鎮,關門無結草之固。李辰、石冰,傾之於荊揚,劉淵、王彌、撓之於青冀,二十餘年,而河洛為墟。

戎羯稱制,二帝失尊,山陵無所。何哉?樹立失權,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夫作法於治,其弊猶亂。作法於亂,誰能救之?故于時天下非暫弱也,軍旅非無素也。

彼劉淵者,離石之將兵都尉;王彌者,青州之散吏也。蓋皆弓馬之士,驅走之人,凡庸之才,非有吳先主諸葛孔明之能也;新起之寇,烏合之眾,非吳蜀之敵也;脫耒為兵,裂裳為旗,非戰國之器也;自下逆上,非鄰國之勢也。然而成敗異效,擾天下如驅群羊,舉二都如拾遺。將相侯王,連頭受戮,乞為奴僕而猶不獲。

後嬪妃主,虜辱於戎卒,豈不哀哉!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愛惡相攻,利害相奪,其勢常也;若稷水于防,燎火於原,未嘗暫靜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勢動者,不可以爭競擾,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其大患,而不有其功,禦其大災,而不屍其利。

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已,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如晨風之鬱北林,龍魚之趣淵澤也。順乎天而享其運,應乎人而和其義,然後設禮文以治之,斷刑罰以威之,謹好惡以示之,審禍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篤慈愛以固之。

故眾知向方,皆樂其生而哀其死,悅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禮,小人儘力,廉耽篤於家閭,邪僻銷於胸懷。故其民有見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義。又況可奮臂大呼,聚之以干紀作亂之事乎?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

理節則不亂,膠結則不遷,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長久也。夫豈無僻主,賴道德典刑,以維持之也。故延陵季子聽樂,以知諸侯存亡之數,短長之期者。蓋民情風教,國家安危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