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P 129


作者:沈從文
頁數:129 / 276
類別:文學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作者:沈從文
第129,共276。
我站在乾涸的石灘間,遠望來處一切。那個隱在叢樹後的小小村落,充滿詩情畫意。渡口懸崖罅縫間綠茸茸的,似乎還生長有許多虎耳草。白鴨子群已游到潭水出口處石壩淺灘邊去了,遠遠的只看見一簇簇白點子在移動。我想起種種過去,也估計著種種未來,覺得事情好奇怪。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時筆下敘述到的一個地方,竟如此巧合。可是生存到這裡的人,生命的發展卻如此不同。這小地方和南中國任何傍河流其他鄉村一樣,勞動意義和生存現實,正起著深刻的變化。第一聲信號還在十多年前,即那個青石板砌成的畚箕形渡口邊一群小孩子遊戲處,有一年這樣冬晴天氣,曾有過一輛中型專用客車在此待渡,有七個地方高級文武官員坐在車中,一陣槍聲下同時死去。這是另外一時那個「愛惜鼻子的朋友」告給我的。這故事如今可能只有管渡船的老人還記住,其他人全不知道,因為時間晃晃快過十年了。現在這個小地方,卻正不聲不響,一切如隨同日月交替、潛移默運的在變化著。小渡船一會兒又回到潭中心去了。四圍光景分外清寂。
在一般城裡知識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為是個「鄉下人」,習慣性情都屬於內地鄉村型,不易改變。這個時節,才明白意識到,在這個十四五歲真正鄉村女孩子那雙清明無邪眼睛中看來,卻只是個寄生城市裡的「蛀米蟲」,客氣點說就是個「十足的、吃白米飯長大的城裡人」。對於鄉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樣。至於正在風晴雨雪裡成長,起始當家作主的新人,如何當家作主,我知道的實在太少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春遊頤和園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多年歷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建築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規模大,花木池塘富於藝術巧思,設備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十七十八 世紀康熙乾隆時在西郊建築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百十多年前就被帝國主義者野蠻軍隊把園裡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後,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築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築群卻在八十年前光緒時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借口恢復國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花園作成後,卻只算是帝王一 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共財產。
頤和園的遊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人次,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次。二 十年前游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裡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處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築也搖搖欲墜,遊人不敢走近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雖然已經長約三 裡,現在每逢星期天遊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倍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上萬來看花的遊人,還有許多來自城郊學校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裡各處都可見到紅領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