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日知錄    P 140


作者:顧炎武
頁數:140 / 271
類別:中國哲學

 

日知錄

作者:顧炎武
第140,共271。
○先輩先輩乃同試而先得第者之稱。程氏《演繁露》曰:「《通典》:魏文帝黃初五年,立大學于洛陽。時慕學者始詣太學,為門人。滿一歲,試通一經者稱弟子;不通一經罷遣。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不通者聽隨後輩試,試通二經亦得補掌故。滿三歲,試通三經者擢高第,為太子舍人;不第者隨後輩複試,試通者亦為太子舍人。舍人滿二歲,試通四經者擢高第,為郎中;不通者隨後輩複試,試通亦為郎中。郎中滿二歲,能通五經者摧高第,隨才敘用;不通者隨後輩複試,試通亦敘用。」故唐世舉人呼已第者為先輩,由此也。今考《吳志‧闡澤傳》言:「州裡先輩丹陽唐固,修身積學。」《薛綜傳》言:「零陵賴恭先輩,仁謹不曉時事。」《晉書‧羅憲傳》言:「侍宴華林園,詔問蜀大臣子弟,復問先輩宜時敘用者,憲薦蜀人常忌、杜軫等。」是先輩之稱,果起於三國之時。而唐李肇《國史補》謂互相推敬謂之先輩,此又後人之濫矣。

鄭氏《詩‧採薇》箋曰:「今蔽生矣,先輩可以行也。」是亦漢未人語。



  
○出身授官史言開元以往,四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其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獻通考》「唐時所放進士,每歲不過二三十人。士之及第者,未便解褐人仕,尚有試吏部一關。韓文公三試于吏邵無成,則十年猶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獲祿者。自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上初即位,思振淹滯,賜進士諸科出身者五百餘人,皆先賜綠袍靴笏,賜宴開寶寺,第一、第二等進士及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其餘皆優等注擬,寵章殊異,歷代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大多,用人太驟,不聽。此太宗初一天下,欲以得士之盛跨越前代,榮觀史冊,而不知僥倖之心,欲速之習,中于士人者,且數百年,而不可返矣。又考《通典‧舉人條例》“四經出身,授緊縣尉;判人第三等,授望縣尉,五經出身,授望縣尉;判人第三等,授畿縣尉。進士與四經同資。」是唐時明經、進士,初除不過縣尉。上今代則一人詞林,更不外補,二甲之除猶為部屬,崇浮長惰,職此之由。所以一第之後,盡棄其學,而以營升納賄為事者,以其得之淺而貴之驟也。其于唐人舉士之初制,失之遠矣。《儒林公議》言:「太宗臨軒放榜,三五名以前皆出貳郡符,遷擢榮速。陳堯叟、王曾初中第,即登朝領太史之職,賜以朱黻,爾後狀元登第者,不十餘年皆望柄用,人亦以是為當得之也。每殿廷臚傳第


  
一,則公卿以下無不聳觀,雖至尊亦注視焉。自崇政殿出東華門,傳呼甚寵,觀者擁塞通衢。」今代狀元及第之榮,一甲翰林之授,權輿於是矣。

宋初用人之弊有二:進士釋褐,不試吏部,一也;獻文得旨,召試除官,二也。今炫文之途已革,而入官之選尚輕,二者之弊其一尚存,似宜仍用唐制。用八股之人才,而使之理煩治眾,此夫子所謂賊夫人之子也。

○恩科宋時有所謂特奏名者。開寶三年三月庚戌,詔禮部閲進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司馬浦等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自此始,謂之恩科。咸平三年,遂至九百餘人。士人恃此,因循不學。故天聖之詔曰:「狃于寬恩,遂隳素業,苟簡成風,甚可恥也。」而元初,知貢舉蘇軾、孔文仲言:「今特奏者已及四百五十人,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復增數百人。此曹垂老,別無所望,布在州縣,惟務黷貨以為歸計。前後恩科,命官幾千人矣,何有一人能自奮厲有聞于時?而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以此知其無益有損。議者不過謂宜廣恩澤,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無窮之吏,戶部以有限之財祿無用之人,而所至州縣舉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當日之論如此。《語》不雲乎:「及其老也,戒這在得。」故有杖鄉之制以尊高年,至仕之節以養廉恥。若以賓王謁帝之榮,為閔老酬之具,恐所益於儒林者小,而所傷于風俗者多。養陋識于泥途,快膻情於升鬥。豈有趙盂之禮絳人,穆公之思黃髮,足以稗君德而持國是者乎?況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豈可使斷斷于闕裡之旁,攘攘于橋門之下?宜著為令,凡中式舉人,年至六十者,賜第罷歸,居家授徒;不中式者,不許再上。不但減百千默貨之人,亦可以勸二三有恥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