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124


作者:黃宗羲
頁數:124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第124,共462。
虛實寂感內外,原是一件,言其無有不是,故謂之實,言其無少夾雜,故謂之虛;言其隨事能應,故謂之感;言其隨處無有,故謂之寂;以此自了,故謂之內;以此俱了,故謂之外,真無有分別者。但謂虛寂本體,常止不動,卻要善看。不然就本體說止,說不動,便能作梗,便不真虛寂矣。(《答杜道升》)

處處從小利害克治,便是克己實事,便是處生死成敗之根,亦不論有事無事。此處放過,更無是處。於克治知費力與濁亂,此是生熟安勉分限。不安分限,將下手實際,便欲並成德時論,此涉於比擬太過。



  
不知功夫純熟,只在常明少昏,漸漸求進,到得成片段,卻真咽喉下能着刀。能下此刀,與一念一事,是非不同,卻是得先幾也。(《答曾于野》)

靜中如何便計較功效,只管久久見得此心有逐物有不逐物時,卻認不逐物時心為本,日間動作皆依不逐物之心照應,一逐物便當收回,愈久漸漸成熟。如此功夫,不知用多少日子方有定貼處,如何一兩日坐後,就要他定貼動作不差,豈有此理!陽明先生叫人依良知,不是依眼前知解的良知,是此心瞞不過處,即所謂不逐物之心也。靜中識認他,漸漸有可尋求耳。(《答羅生》)

來書未見有憤發改過之意,只是欲人相信,不得開口。(《答王龍溪》)

終日眼前俱是假人,無一分真實意,自我待之,終日俱是真人,無一分作偽意,如此便是有進步。(《寄劉少衡》)

凡習心混得去,皆緣日間太順適,未有操持,如舵工相似,終日看舵,便不至瞌睡,到得習熟,即身即舵,無有兩件。凡人學問真處,決定有操持,收束漸至其中,未有受用見成者。(《答歐陽文朝》)

自覺得力,只管做去,微覺有病,又須轉手。此件功夫,如引小兒,隨時遷就,執着不得。(《與杜道升》)

只是絲毫放過不得,時時與物無對,便是收斂功也。(《與胡正甫》)



  
孔門博文約禮之教,無非即人身心,納之規矩,固非為玄遠也。夫不誘之以規矩,而惟玄遠之務,是猶閉之門而談天衢,不可得也。(《與劉見川》)

[清] 黃宗羲

卷十九 江右王門學案四

處士劉兩峰先生文敏

劉文敏字宜充,號兩峰,吉之安福人。自幼樸實,不知世有機械事。年二十三,與師泉共學,思所以自立於天地間者,每至夜分不能就寢。謂師泉曰:「學苟小成,猶不學也。」已讀《傳習錄》而好之,反躬實踐,唯覺動靜未融,曰:「此非師承不可。」乃入越而稟學焉。自此一以致良知為鵠,操存克治,瞬息不少懈。毋談高遠而行遺卑近,及門之士,不戒而孚,道存目擊。

外艱既除,不應科目。華亭為學使,以貢士徵之,不起。只江主於歸寂,同門辨說,動盈卷軸,而先生言:「發與未發本無二致,戒懼慎獨本無二事。若雲未發不足以兼已發,致中之外,別有一段致和之功,是不知順其自然之體而加損焉,以學而能,以慮而知者也。」又言:「事上用功,雖愈於事上講求道理,均之無益於得也。涵養本原愈精愈一,愈一愈精,始是心事合一。」又言:「嘿坐澄心,反觀內照,庶幾外好日少,知慧日着,生理亦生生不已,所謂集義也。」又言:「吾心之體。

本止本寂,參之以意念,飾之以道理,侑之以聞見,遂以感通為心之體,而不知吾心雖千酬萬應,紛紜變化之無已,而其體本自常止常寂。彼以靜病雲者,似涉靜景,非為物不貳、生物不測之體之靜也。」凡此所言,與雙江相視莫逆,故人謂雙江得先生而不傷孤另者,非虛言也。然先生謂:“吾性本自常生,本自常止。

往來起伏,非常生也,專寂凝固,非常止也。生而不逐,是謂常止;止而不住,是謂常生。

主宰即流行之主宰,流行即主宰之流行。”其於師門之旨,未必盡同於雙江,蓋雙江以未發屬性,已發屬情,先生則以喜怒哀樂情也,情之得其正者性也。年八十,猶陟三峰之巔,靜坐百餘日。謂其門人王時槐、陳嘉謨、賀涇曰:「知體本虛,虛乃生生,虛者天地萬物之原也。

吾道以虛為宗,汝曹念哉,與後學言,即涂轍不一,慎勿違吾宗可耳。」隆慶六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三。張子曰:「若謂虛能生氣,則虛無窮,氣有限,體用殊絶,入老氏有生於無,自然之論。」先生所謂知體本虛,虛乃生生,將無同乎?蓋老氏之虛,墮於斷滅,其生氣也,如空谷之聲,橐籥之風,虛與氣為二也。

先生之虛,乃常止之真明,即所謂良知也。其常止之體,即是主宰,其常止之照,即是流行,為物不二者也。故言虛同而為虛實異,依然張子之學也。

論學要語

學力歸一,則卓爾之地,方有可幾。

先師謂:「學者看致字太輕,故多不得力。」聖賢千言萬語,皆從致字上發揮工夫條理,非能於良知之體增益毫末也。生學困勉,皆致字工夫等級,非良知少有異焉者也。

格致非判然兩事,蓋事事物物,殊涂百慮,初不外於吾心之良知,故萬物皆備於我。若以物為外,是析心與理為二,將以何者為備於我乎?是故致吾心是是非非、善善惡惡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之間,而莫非順帝之則,是之謂物格知致。

有物有則,則者天然自有之中也。隨感而通,天則流行,纖毫智力無所安排,則良知益着益察,虛靈洞達,竭盡而無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