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390


作者:黃宗羲
頁數:390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第390,共462。
情是性之所分,性是情之所合,情自歸萬,性自歸一。古今惟有周、孔、思、孟識性字,楊、荀、周、程只識得質字,告子亦錯認質字耳。《易》云:「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善繼天地,性成萬物。繼天立極,是性根上事,範圍曲成,是性量上事,善是萬物所得以生,性是萬物所得以成。

猿靜狙躁,貓義鼠貪,廌直羔馴,雁序雉介,此皆是質上事。如性者,自是伊得以生,伊得以成,入水入林,能飛能躍的道理,此是天地主張,不關品彙,能盡得天主張道理,何患萬物陶鑄不成!



  
問:「未發以前,性在天地之心,已發以後,性在萬物身上。自家胸中,有何生成安頓天地萬物去處?”某云:「未發前,性亦不落天地,已發後,性亦不落萬物。只是自家看得天地缺陷,萬物顛踣,便惕然如墜性傷生一樣,此是我自家繼成本色。」問:「如此,則是心也,雲何是性?」某云:“若無心,如何認性得出?」

問:「性得天地之始,不假思慮,纔會中和,如心動便着物,便費操存,猶之分畫便有陰陽,如何更以太極陶鑄萬象?”某云:“意自分陰陽,心自包太極,性是爻象全圖,從心起手,從意分義耳。」

身心原無兩物,着物便是妄意。意之與識,識之與情,情之與欲,此類者附身而起,誤認為心,則心無正面,亦無正位,都為意識情慾誘向外去。若論格致源頭,要曉得意識情慾,俱是物上精魄,不是性地靈光也。

天備二氣五行,留不得一點雲霧,雲霧盡淨,經緯盡呈,纔見天之正面,風雨晦冥,日光常在,入夷出晉,明體自存,此便是盡存正在的消息。人曉得天之與日,纔曉得性之與心,曉得盡存正在,纔曉得本體工夫。不已無息,格得此物,十倍分明,始信得意識情慾,是心邊物,初不是心;風雨雲雷,是日邊物,初不是日。性之與天,皆備萬物,不着一物;心之與日,不着一物,乃照萬物。

只此兩端,原無二物,知此一事,更無他知。



  
必有事焉而勿正。正字,《說文》反正為乏,篆書正與已相近,當是乏與已之誤也。有事勿乏,如不乏祀之乏,有事勿已,如純亦不已之已,則義暢而語順矣。

問:「忿懥等項,皆由身起,則是正心又先要修身了,如何是正心要着?”某云:“如從心起,則是要着,如從身起,則是後着也。知見覺聞,皆從心起,情慾畏惡,皆從身起,人從此處看不分明,所以顛倒。如看得分明,則腑臟官骸,個個是性光所攝,身心修正,豈有兩路工夫?」

人從身上求心,如向國中覓主,終為權貴所亂。從心上求身,如坐王位覓國,只覺殿宇隨身。忿懥等項,所不得其正者,只是從身覓心,修簡不上;戒慎恐懼,所能得其正者,只是從心覓身,隱顯分明也。外道七處徵心,只說得意邊諸路,未曾就心中看得入夷出晉,赫赫如常。

須就夢寐中間,認出神之非形,情之非識。情形動處,其實非心,神識靜中,未必是性。再破神識,以納心端,重合形情,以歸性始。如此十年,洞見天地日月星辰,纔有定靜田地。

聖人仰觀俯察,遠近類物,都是坤道。所以必用坤道者,人生托足,便在?面,開口便是學習。只有敬義直方,不消學習,亦要從靜辨中來。不從靜辨中來,便有無數風霧,遮蓋上面,冰霜之禍,都由學者自為。

豪傑處心不學,積漸所成,有此不屑下學一念,直至亂臣賊子,亦做得去。有此專意下學一念,直至天地變化草木蕃,亦做得去。草木托根於地,一曲一直,禽獸孚化於鷇,載飛載翔,當其用力,只是本色,一日變化,皆不自知。江水就下,河源出山,匹夫厲志,星蜺變天,此事豈人思想所到?釋、老只是不學,無尊道工夫,便使後來譸張為幻。

如當時肯學,踐跡入室,豈得貽害至於今日?

問:「不知人在敦化中間,抑在川流?去?”某云:“如此問亦希奇。察天察地,不礙飛躍,是敦化上事;鳥以空為實,魚以水為空,是川流上事也。聖人以天地觀身,以事業觀天地作用。凡世間有形象者,都是吾身文字,有文字者,都是吾身文字註腳,過此以往,只是魚鳥事業。」

太極與陰陽,總是一個,動極處正是不動所在,曉得此理,所以隨寓能安,入群不亂,不要光光在靜坐處尋起生義。

問:「人不能如仲尼,都在小德中,沿流赴海而已。西漢以來,文章人才,各不相似,恐別有氣化在?面,吾輩囿之,而不自知耳。”某云:“氣化山川,皆能囿人,只有心思,通徹天地。仲尼在未學前,只是忠信美質,加五十年學問,便在堯、舜、文、武前頭。

只恐忠信無基,為有無約泰盈虛所蕩耳。」

問:「認得初體分明,只一主靜便了,如何又着敬字?”某云:「純公亦言靜坐獨處不難,居廣居、應天下為難。人都於靜處着動,天都於動處見靜,除是木石,纔得以靜為體。」問:「若看誠字,直於靜中看得分明。」某云:「不是敬了,那看得出上下、鳥獸、蟲魚、草木,個個是誠,個個與鬼神同體?要就靜中看他根胎,只得百分之一。」問:「如是敬者,卻把上下、鳥獸、蟲魚,草木,都作天地鬼神看耶?」某云:「自然是如此。」問:「釋家可有此意思否?」某云:“他看作石火電光,那得有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