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427


作者:黃宗羲
頁數:427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明儒學案

作者:黃宗羲
第427,共462。
當東林為天下彈射,先生謂高忠憲曰:“此吾輩入火時也,無令其成色有減,斯可矣!」

[清] 黃宗羲



  
卷六十一 東林學案四

忠端黃白安先生尊素

黃諱尊素,字真長,號白安,越之餘姚人。萬曆丙辰進士。授寧國府推官。強宗歛手,避其風裁。

時崑、宣之燄,足以奔走天下,先生未嘗稍假借也。入為山東道御史。神宗以來,朝中分為兩黨,君子小人遞為勝負,無已時。天啟初政,小人之勢稍絀,會奄人魏忠賢,保姆客氏,相結以制 主,盡收宮中之權,思得外庭以助己,小人亦欲乘以一網天下之君子,勢相求而未合也。

先生惕然謂同志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吾儕其無鬩牆以名外侮乎?」無何,阮大鋮長吏垣,與桐城嘉善不睦,借一去以發難。先生輓大鋮,使毋去,大鋮意亦稍轉,而無奈桐城之疏彼也。趙太宰不由咨訪,改鄒新昌於銓部,同鄉台省起爭事權,先生為之調人。江右遂謂新昌之見知于太宰由先生。

二憾交作。而給事中傳櫆,故與逆奄養子傳應星稱兄弟,私懼為清議所不容。挺險者乃道之以首功,借中書汪文言,以劾桐城嘉善,逆奄主之,以興大獄。先生授謀於鎮撫劉僑,獄得解。

於是而有楊副院二十四大罪之疏,疏之將上,副院謂同志曰:「魏忠賢者,小人之城社也,塞穴薰鼠,固不如墮城變社耳。」先生曰:「不然。除君側者,必有內授,公有之乎?一擊不中,凶愎參會矣。」疏入,副院既受詰責,而且杖萬郎中,杖林御史,震恐廷臣。


  

先生謂副院曰:「公一日在朝,則忠賢一日不安,國事愈決裂矣。不如去以少衰其禍。」副院以為然,而遷延不能決也。南樂由逆奄入相,然惟恐人知。

使燕、趙士大夫以魏氏為愧。嘉善因其大享不至,將糾之。先生曰:「不可。今大勢已去,君子小人之名,無徒過為分別,則小人尚有牽顧,猶有一二分之救也。」嘉善鋭意欲以擊外魏,與楊副院擊內魏為對股文字,不深惟先生之言。南樂喟然嘆曰:「諸公薄人於險,吾能操刀而不割哉?」遂甲乙其姓名于宦籍之上,惎其宗人魏忠賢曰:「此東林黨人,皆與公為難者也。」逆奄奉為聖書,終嘉宗之世,其竄殺不出於此。晉人爭巡撫,先生語太宰曰:「秦、晉、豫章,同舟之人也,用考功而豫章之人心變,參卹典而關中之人心變,再使晉人心變,是一鬨而散之局也。」陳御史困劾嘉善,以會推 其座主,中旨一出,在朝無留賢矣。凡先生憂深慮遠,彌縫於機失謀乖之際,皆先事之左券也。先生三疏劾奄:第一疏在副院之先,第二疏繼副院而上,第三疏萬郎中杖後。清宮勁論,奄人髮指,則曰:「此諫官職分事,不以為名高也。」乙丑出都門,曹欽程論之,削籍。其冬訛言繁興,謂三吳諸君子謀翻局,先生用李實為張永授以秘計。逆奄聞之大懼,刺事至江南四輩,漫無影響。沈司寇欲自以為功,奏記,逆奄曰:「事有跡矣!」逆奄使人日譙訶李實,取其本去,而七君子被逮。

蓋汪文言初番之獄,群邪定計,即欲牽連左、魏二公,相隨入獄,不意先生能使出之,故于諸君子中,意忌惟先生,以為必為吾儕患。訛言之興,亦以是也。丙寅閏六月朔,賦詩而卒,年四十三。

先生未嘗臨講席,首善之會,謂南 曰:「賢奸雜沓,未必有益於治道。」其風期相許者,則蕺山、忠憲、忠節。萬裡投獄,蕺山慟哭而送之,先生猶以不能濟時為恨。先生以開物成務為學,視天下之安危為安危。

苟其人志不在弘濟艱難,沾沾自顧,揀擇題目以賣聲名,則直鄙為硜硜之小人耳。其時朝士空疏,以通記為粉本,不復留心於經學。章奏中有引繞朝之策者,一名公指以為問,先生曰:「此晉歸隨會事也。」凡五經中隨舉一言,先生即口誦傳疏,瀾倒水決,類如此。

懷謝軒講義

格物是格出至善所在,若作名物象數,則是借外以廓內矣。知原是性中一點睿體,但因格物而開拓融化,無纖毫遮塞處便是。

天豈有命?生而炯炯不味者,是合下生來,箇箇是聖賢,再沒有命之以凡庸者。從此率之,不加不損,只依他出來。蓋天命之體,貞而靜,率者不起知,故不生紛擾,這便是貞靜之妙。戒懼慎獨,便着主靜率性之工夫也。

修者就自家做出來的,將來做法程,非另有修也。

未發之中,渾淪無際,停毓無窮,此即水涸木落,無聲無臭之地,神明變化,都不外此橐籥。已發者,天下而此一性,天下而此一率,夫婦猶是,聖人猶是,更無俶詭變幻於其間,豈不謂達道?中者未發之性,和者已發之性,性無動靜,中和之名,因動靜而分。若言未發為性,己發為情,分明性有動靜矣。

世風日下,如江河競注,而自古至今,此理猶在人心,「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謂此也。

問「天地位,萬物育”。曰:“天地無日不位,萬物無日不育,只為人心失卻中和之體,天地雖大,若容不得我,萬物雖眾,只覺多我一人,知此則知位育。」

不是欺人方是偽,凡所行而胸中不能妥貼,人不見其破綻處,豈不是偽?

一貫不必說得玄遠,淺言之,如世之機械變詐,亦有時節通行得去,便有時節不可通行得去,如何貫得?是故一貫者,其惟誠乎?

觀過知仁,故知其不善,所以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