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夢溪筆談    P 52


作者:沈括
頁數:52 / 65
類別:古典散文

 

夢溪筆談

作者:沈括
第52,共65。


竊詳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其次筋難長,最後骨難長。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堅。唯麋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鬚生數兩。



  
凡骨之頓成生長,神速無甚于此。雖草木至易生者,亦無能及之。此骨血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強精髓也。頭者諸陽之會,眾陽之聚,上鐘于角,豈可與凡血為比哉!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凡用茸,無樂大嫩。世謂之「茄子茸 」,但珍其難得耳,其實少力。堅者又太老。唯長數寸,破之肌如朽木,茸端如瑪瑙、紅玉者,最善。

又北方戎狄中有麋、麖、麈。駝鹿極大而色蒼,尻黃而無斑,亦鹿之類。角大而有文,瑩瑩如玉,其茸亦可用。

枸杞,陝西極邊生者,高丈餘,大可作柱,葉長數寸,無刺,根皮如厚樸,甘美異於他處者。《千金翼》云:「甘州者為真,葉厚大者是 。」大體出河西諸郡。其次江池間圩埂上者。

實圓如櫻桃,全少核。暴乾如餅,極膏潤有味。

「淡竹」對「苦竹」為文。除苦竹外,悉謂之淡竹,不應別有一品謂之淡竹。後人不曉,于《本草》內別疏淡竹為一物。今南人食筍有苦筍、淡筍兩色,淡筍即淡竹也。

東方、南方所用細辛,皆杜衡也,又謂之馬蹄香也:黃白,拳局而脆,乾則作團,非細辛也。細辛出華山,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爵之習習如椒,其辛更甚于椒。故《本草》云: 「細辛,水漬令直。」是以杜衡偽為之也。

襄、漢間又有一種細辛,極細而直,色黃白,乃是鬼督郵,亦非細辛也。

《本草注》引《爾雅》云:「蘦,大苦。」註:「甘草也。蔓延生,葉似荷,莖青赤 。」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故謂之大苦,非甘草也。


  

甘草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尖而糙澀,似有白毛,實作角生,如相思角,四五角作一本生,熟則角坼。子如小匾豆,極堅,齒嚙不破。

胡麻直是今油麻,更無他說,余已于《靈苑方》論之。其角有六棱者,有八棱者。中國之麻,今謂之大麻是也。有實為苴麻;無實為枲麻,又曰牡麻。

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之種,亦謂之麻,故以「胡麻」別之,謂漢麻為「大麻」也。

赤箭,即今之天麻也。後人既誤出天麻一條,遂指赤箭別為一物。既無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苗為之,滋為不然。《本草》明稱「采根陰乾 」,安得以苗為之?草藥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為第一。

此神仙補理、養生上藥。世人惑于天麻之說,遂止用之治風,良可惜哉。或以謂其莖如箭,既言赤箭,疑當用莖,此尤不然。至如鳶尾、牛膝之類,皆謂莖葉有所似,用則用根耳,何足疑哉!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識天名精,又妄認地菘為火蘞; 《本草》又出鶴虱一條,都成紛亂。今按,地菘即天名精,蓋其葉似菘,又似名精,名精即蔓精也。故有二名。

鶴虱即其實也。世間有單服火蘞法,乃是服地菘耳,不當用火蘞。火蘞, 《本草》名稀蘞,即是豬膏苗。後人不識,亦重復出之。

南燭草木,記傳、《本草》所說多端,多少有識者。為其作青精飯,色黑,乃誤用烏柏為之,全非也。此木類也,又似草類,故謂之南燭草木,今人謂之南天燭者是也。南人多植于延檻之間,莖如蒴藋,有節;高三四尺,廬山有盈丈者。

葉微似楝而小。至秋則實赤如丹。南方至多。

太陰玄精,生解州鹽澤大中,溝渠土內得之。大者如杏葉,小者如魚鱗,悉皆六角,端正如刻,正如龜甲。其裙襴小墮,其前則下剡,其後則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掩之處全是龜甲,更無異也。色綠而瑩徹;叩之則直理而折,瑩明如鑒;折處亦六角,如柳葉。

火燒過則悉解折,薄如柳葉,片片相離,白如霜雪,平治可愛。此乃稟積陰之氣凝結,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絳州山中所出絳石耳,非玄精也。楚州鹽城古鹽倉下土中,又有一物,六棱,如馬牙硝,清瑩如水晶,潤澤可愛,彼方亦各太陰玄精,然喜暴潤,如鹽鹼之類。

唯解州所出者為正。

稷乃今之穄也。齊、晉之人謂即、積皆曰「祭 」,乃其土音,乃無他義也。《本草注》云:「又名穈子。」穈子乃黍屬。

《大雅》:「維秬維秠,維穈維芑。」秬、秠、穈、芑皆黍屬,以色別,丹黍謂之穈,音門。今河西人用穈字而音穈。

苦耽即《本草》酸漿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耽一條。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今之蘇合香,如堅木,赤色,又有蘇合油,如膠,今多用此為蘇合香。按劉夢得《傳信方》用蘇合香雲 :「皮薄,子如金色,按之即少,放之即起,良久不定如蟲動。氣烈者佳也。」如此則全非今所用者,更當精考之。

薰陸即乳香也。本名薰陸,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山豆根味極苦,《本草》言味甘者,大誤也。 蒿之類至多。如表蒿一類,自有兩種:有黃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謂之青蒿,亦恐有別也。

陝西綏、銀之間有青蒿,在蒿叢之間,時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檜之色。至深秋,余蒿並黃,此蒿獨青,氣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為勝。 按,文蛤即吳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車螯也,海蛤今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