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夢溪筆談    P 51


作者:沈括
頁數:51 / 65
類別:古典散文

 

夢溪筆談

作者:沈括
第51,共65。
董氈河南之城遂三分:巴欺溫、木征居洮河澗,瞎征居結河,董氈獨有河北之地。熙寧五年秋,王子醇引兵,始出路骨山,撥香子城,平河州。又出馬蘭州,擒木征母弟結吳叱,破洮州,木征之弟已氈角降。盡得河南熙、河、洮、岷、疊、宕六州之地,自臨江寨至安鄉城,東西一千餘裡,降蕃戶三十餘萬帳。

明年,瞎木征降,置熙河路。



  
範文正常言:史稱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人者莫不欲盡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惡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後能周大事。

元豐中,夏戎之母梁氏遣將引兵卒,至保安軍順寧寨,圍之數重。時寨兵至少,人心危懼。有倡姥李氏,得梁氏陰事甚詳,乃掀衣登陴,抗聲罵之,盡發其私。虜人皆掩耳,併力射之,莫能中。

李氏言愈醜,虜人度李終不可得,恐具得罪,遂托以他事,中夜解去。鷄鳴狗盜皆有所用,信有之。

宋宣獻博學,喜藏異書,皆手自校雔。常謂「校書如掃塵,一面掃,一面生。故有一書每三四校,猶有脫繆 」。

卷二十六 藥議

古方言「雲母粗服,則著人肝肺不可去 」。如枇杷、狗脊毛不可食,皆云「射入肝肺 」。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也。又言「人有水喉、食喉、氣喉」者,亦謬說也。

世傳《歐希范真五臟圖 》,亦畫三喉,蓋當時驗之不審耳。水與食同咽,豈能就口中遂分入二喉?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則納飲食,喉則通氣。咽則嚥入胃脘,次入胃中,又次入廣腸,又次入大小腸;喉則下通五臟,為出入息。

五臟之含氣呼吸,正如治家之鼓鞴。人之飲食藥餌,但自嚥入腸胃,何嘗能至五臟?凡人之肌骨、五臟、腸胃雖各別,其入腸之物,英精之氣味,皆能洞達,但滓穢即入二腸。凡人飲食及服藥既入腸,為真氣所蒸,英精之氣味,以至金石之精者,如細妍硫黃、硃砂、乳石之類,凡能飛走融結者,皆隨真氣洞達肌骨,猶如天地之氣,貫穿金石土木,曾無留礙。自餘頑石草木,則但氣味洞達耳。


  

及其勢盡,則滓穢傳入大腸,潤濕滲入小腸,此皆敗物,不復能變化,惟當退洩耳。凡所謂某物入肝,某物入腎之類,但氣味到彼耳,凡質豈能至彼哉?此醫不可不知也。

余集《靈苑方》,論鷄舌香以為丁香母,蓋出陳氏《拾遺》。今細考之,尚未然。按《齊民要術》雲 :「鷄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 。」即今丁香是也。

《日華子》雲 :「鷄舌香,治口氣 。」所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鷄舌香,欲其奏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又古方五香連翹湯用鷄舌香,《千金》五香連翹湯無鷄舌香,卻有丁香,此最為明驗。

《新補本草》又出丁香一條,蓋不曾深考也。今世所用鷄舌香,乳香中得之,大如山茱萸,剉開,中如柿核,略無氣味。以治疾,殊極乘謬。

舊說有「藥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說。其意以謂藥雖眾,主病者專在一物,其他則節級相為用,大略相統制,如此為宜,不必盡然也。所謂君者,主此一方者,固無定物也。 《藥性論》乃以眾藥之和厚者定以為君,其次為臣、為佐,有毒者多為使,此謬說也。

設若欲攻堅積,如巴豆輩,豈得不為君哉!

金罌子止遺洩,取其溫且澀也。世之用金罌者,待其紅熟時,取汁熬膏用之,大誤也。紅則味甘,熬膏則全斷澀味,都失本性。今當取半黃時采,干,搗末用之。

湯、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湯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無用者,唯近世人為之。本體欲達五臟四肢得莫如湯,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後散者莫如丸。

又無毒者宜湯,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須用丸。又欲速者用湯,稍緩者用散,甚緩者用丸。此其大概也。近世用湯者全少,應湯者皆用煮散。

大率湯劑氣勢完壯,力與丸、散倍蓰。煮散者一啜不過三五錢極矣,比功較力,豈敵湯勢?然湯既力大,則不宜有失消息。用之全在良工,難可定論拘也。

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辯識耳,在藥則未為良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欲驗之,但取蘆菔、地黃輩觀,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

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皆不可限以時月。

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游大林寺》詩雲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

始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謂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間,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嶺、嶠微草,凌冬不凋,並、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後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本草注》:「橘皮味苦,柚皮味甘」。此誤也。柚皮極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耳。

按《月令》 :「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陰陽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也。又的刺麋、鹿血以代茸,雲「茸亦血耳 」,此大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