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性心理學    P 51


作者:艾里士
頁數:51 / 135
類別:心理

 

性心理學

作者:艾里士
第51,共135。
所以近年來英美各國社會對於兒童問題的種種努力是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努力逐漸把兒童問題看作醫師、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與社會工作者所應齊心協力注意的對象,而不再以「頑皮」「估惡不俊」一類的詞形容,從而掉頭不顧,這也是很可以讓人滿意的一點。“1909年,美國芝加哥城因慈善家德茂夫人(Mrs.W.F.Dummer)高尚和慷慨的公益精神,設立了一個少年精神病理研究所(Juvenile Psychopathic Insti tute )聘請了這方面的專家希利做所長。到了1914年,該研究所又改為少年法庭(Juvenile,Court )

的一部分。這可以說是兒童生活指導所一類的社會運動的萌芽了。以後,各國的大城市裡逐漸都有這種機關的創設,大約機關中總有三個專家,通力合作,一是精神病學家,二是心理學家,三是社會工作者。有時一個懂得精神病理學、兒童心理學與社會工作者的醫生也許夠了,並且還簡便得多。



  
不過這樣一個全才的醫生是不容易尋到的,即使尋到,他又有他的繁忙的醫務,不肯棄彼就此。無論如何,兒童指導所的事業目前正處在持續發展、方興未艾之中。它很可能以心理與病理的學識為歸宿,而不依附任何學派創,果然如此則無論它如何發展,我們總是歡迎的。紐約的兒童指導所的規模是極大的。

倫敦的兒童指導所成立於1930年。

兒童指導事業所引起的研究工作將來對人類流品的認識,興許可以促進不少。

醫學界對於所謂「流品學」或「體質學」(consti tutionology),即研究人類身心品類的專門之學,很早已發生興趣,因為這種研究不但對醫學有利,同一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一直要到最近幾年,這方面研究的資料才歸於切實,流品學在科學上的地位才算站牢。我們甚至可以說,一直要到1921年克瑞奇默爾教授(Prof.Kr etschmer)劃時代的專著《體格與品格》( Physique and Character)問世以後,流品之學才算真正奠定一個科學的基礎;固然我們也承認這門學問目前還幼稚,卻還在發展之中。


  

從廣處看,我們可以說性的啟發與性的教育對於今天文明社會生活的意義,要比以前任何時代為大。春機萌發期以內的性的啟發與其應有的儀節是一向公認有族類價值的。在中非以及別處許多民族裡,即我們曾錯認為「原始」的民族裡,這種啟蒙的儀節不僅是一個神聖的典禮而已,並且確乎是進入成年生活的一個實際的準備。兒童到這個年齡,興許已經熟悉性是什麼,也大抵確知道性是什麼。

因為在以往的遊戲生活裡,性早就成為一個主要的題目。而在大人的心目中,這種遊戲也認為是無傷大雅而加以放任的。不過一到春機萌發期,他們就另有一種嚴重的看法了。性不只是個人的事。

也是社會與民族的事,個人有需要,社會與民族也有它們的責成。為這種責成計,青年男女不能沒有相當的準備。於是,一種可以叫做道德教育的訓練就不能沒有了。這種訓練往往是相當短的,也很乾脆。

受訓的人一面也許在身體髮膚上要受一些故意的毀損,也許生活上要受嚴密的隔離和多方的禁忌,一些長輩就把對於團體生活應負的責任以及部落流傳的各種神秘事傳授給他們。經過訓練,一個孩子就變做一個成年的男人或女人,而從此也就有他或她的新社會地位、新權利與新責任。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制度,至少在比較原始的生活狀態下,這已經是沒有再好的了。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裡,很不幸,此種制度的遺蹟不是已經消散到一個無關痛癢的程度,就是已經等於完全消失,無跡可找。

到了今天,我們西方人忽然醒悟,感到這種制度方面的損失是不幸的,而正在想法輓救。不過,當然我們不能復古,而必須另外想些辦法。而在想出辦法以前,我們先要把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文化的性質考察一下。

在當前文化的發展階段裡,我們的教育完全側重在理智的一面,而教育家指認為重要的教學方法或凡人所認為時髦的教學方法,也無非是一些開發智力的方法。不過性的衝動,儘管到現在還是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的主要基礎,是不易引進到智力開發的範圍以內的。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教育制度裡就根本沒有性的位置。性既然是一個不合理性的現象,又如何擠得進去呢?我們的教育制度與古代及原始民族的啟蒙制度可以說完全兩樣,啟蒙的制度裡有些很值得稱讚的東西。

就當時的情形而論,在這種制度裡也已經應有盡有,而這些特點,我們當代的教育反而卻拿不出來。易言之,這些古代的啟蒙制度是完整的,是以囫圇的人格做對象的,我們到今天才算有一個「完人」、「成人」或「通人」的自覺也未始不是這種制度之賜。不過近代的教育卻反而不足以言此,它的對象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生命的一部分,特別是掙錢吃飯的那一 部分。

我們目前對於性以及和性有關事物的一種漠視的態度,或厭惡態度,甚或鄙薄的態度,無論淺深的程度如何,總有很大的一部分不能不追溯到此種專重理智的教育上去。今天教育制度下的人才裡,表面上特別聰明而有成就的人才,即專門致力於一種狹隘的學科,而以為滿足的人才,對於性與戀愛一類問題的態度,特別容易走上熱諷冷譏的一途,是不為無因的。這是學校訓練的一個自然與必然的結果。雖不在辦學的人的意向和計劃之中,而其為成績的一種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