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性心理學    P 57


作者:艾里士
頁數:57 / 135
類別:心理

 

性心理學

作者:艾里士
第57,共135。
因為近代女人教育里根本沒有這一套。無論如何,這一些直覺的見解是健全的。

凡是對兒童生活接觸多而認識清楚的人大概都可以坐實這一點。即就手淫的一事而論,到了成年還維持着手淫習慣的人,中間總有一部分在早年是受過媽媽的強力干涉的。不幸得很,這種有力的干涉也許就是習慣所由長久維持的一個因緣了。



  
反過來,有人以為大拇指的吮咂可以轉進到手淫的習慣,而很多孩子從嬰兒時起就知從這種吮咂的活動裡覓取愉悅,不過如不加干涉,到了相當的年齡,這種活動自然會漸漸消滅,而別的更有性的意義的活動,例如手淫,也不至于取而代之。

家庭以外的教育機關自然是學校。一到學校,困難就加多了。因為在學校裡,許多孩子混雜在一起,所接觸的比較年長的人又並不是知道他們最深而愛護他們最力的父母兄長。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他們不但得不到指導,而且這環境根本就是不自然的。

既不自然,弊病的發生必然是多起來。戈德史密斯女士(Elizabeth Goldsmiih)在《文明中的性》一書裡講到一個學校,學校當局經過一番指導的努力後稱:“我們現在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幼童的手淫活動時最好不去限制他們。



  
我們要研究一個孩子的整個適應或位置問題,而特別注意到的一點,就是讓他知道他是一個健康的、進取的活潑孩子。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以及種種活動都很可以教人滿意。「所謂」特別注意到“等言是對的,並且甚關緊要。注意到以後的結果如何呢?戈女士的文稿裡沒有提到。

無疑這一類學校政策的試驗期還短, 一時不能有確切的成績可言;除非我們壯年的人真正能夠回想到自己童年時的經驗,真能設身處地地替兒童着想,怕一時不會有具體的結果。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同時對兒童生活的瞭解不足,而提示警覺的功夫又不到家,這一類的政策怕也不容易很順利地進行。

若就目前一般的學校而論,那就無所謂政策了。要有的話,那是一種「不痴不獃,不作阿家翁」的政策。但如果偶然發現個別性行為「不檢」的例子,校方卻又突然耳聰目明起來,非把那犯罪的人特別提出來,「做一個以儆傚尤的榜樣不可」。法國塞蘭庫爾(HUgh de Selincourt)寫過一本,叫《一個幼童》的小說,裡面就很有聲有色地敘述到這個問題。

學校裡女童的自動戀行為方式雖然很多,卻總是異常秘密,並且在女童本人也多少是不自覺的。但在男童則比較不守秘密;在較大的學校裡我們有時候可以發現手淫「俱樂部」和其他秘密的性活動的組織,不過做老師的也難得疑心到它們的存在罷了。在這種組織裡,中心的人物總是少數性情緒的遺傳特彆強烈而性發育特別提早的兒童。要是行跡過于顯露而被人覺察的話,這些就成為我們現在所稱的「問題兒童」了。

這種孩子一方面雖有些性的病態,另一方面卻又聯帶有毅力與領袖的才華,所以對於性情比較正常與年齡小而容易接受習染的孩子不免發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凡在孩子大量集居的場合裡,替大多數孩子的自由發展與自然發育設想,一個最根本的條件是人把這種問題兒童很審慎地分開。目前我們已有的一些試驗都證明這是必須的;否則,一切不良的習慣包括性的習慣在內而並不限于性的習慣,便會應運而生;甚至于強有力的孩子憑藉他們自然或病態的殘虐行為的傾向,會把比較小的孩子當做案板上的魚肉。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兒童的指導工作是困難很多的,兒童的發展是不容易順着自然的秩序逐步進行的,一方面我們既要避免指導者自身的橫加干涉,一方面我們更需把這一類足以阻礙自然發育的影響剔除淨盡;好比種穀物,前者是要消極地不拔苗助長,後者是要積極地耘苗或除草。

至于對問題兒童的應付,有時首先應做的事是把他們隔離開來,但無論隔開與否,每一個例子總得分別對待,因為沒有兩個例子是完全相同的,而這種個別的待遇又是需要很高明的技巧和手段的;同時更要注意,在這種孩子中,一些歧變的性的傾向雖十之八九可以發覺出來,但是他們不正常的行為絶對不限于性的範圍而上,而這種不正常的行為也往往就是反社會的而且可以影響到他人的安全的。

不過就普通的兒童說,這種教導的責任總是無可推諉的落在父母的身上,特別是在媽媽的身上。惟其如此,我們今後再也不應把母道看作只是一個動物的生理功能,而應承認它是一種極高明的職業,非聰明智慧與受過適當訓練的女性不辦;至于有些女性,或因身體上有欠缺,或因自然的興趣別有寄託,最好是不必問津。無能的父母,粗心的父母與愚蠢的父母,在子女身上可以發生很壞的影響,時至今天,是很多人已經逐漸公認的了。就在自稱為不屬於這些類別的父母,或因潛心于自己的專業,或因一時的意氣用事,往往沒有一定的合乎情理的應付方法,時而失諸過于嚴厲,時而失諸過于放任,不但教子女無所適從,並且教子女發生一種反應,就是無聲地暗中評論。

要知道子女正自有他們的壇站,正時常不斷地在議論他們的父母。起初,子女總認為他們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最完美的父母,這也就是他們一部分的自尊與自愛的心理所由寄託。易言之,他們心目中的父母是正義極高的,惟其正義高,因而期望重,惟其期望重,所以父母一有磋跌,在他們心理上所引起的反響是極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