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性心理學    P 58


作者:艾里士
頁數:58 / 135
類別:心理

 

性心理學

作者:艾里士
第58,共135。
英國學童家長會有一次在倫敦開會的時候,卡利斯教授(Winifred Cullis)

說過一句話:「最能訓練孩子而使他們學到克己功夫的人便是一些別的孩子。」



  
這一觀察是很對的。不過我們必須把它和前文的討論合在一起,那意義才完全。

我們總得和等輩的人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的必要條件是紀律和克己功夫,這真是不錯的。生活必須有節制,所謂節制指的是各種衝動的節裁以及一部分自然傾向的駕馭。在社會生活裡無節制的放縱是沒有地位的;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演講集》中很值得佩服的第26講裡,說過一句很中肯的話:「所謂自由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抑制。」因為要取得自由生活,我們必須把我們一半的衝動壓制下去,而這一半也就是最富有人性的一半。

壓製成功,我們的幸福才算有了最後的憑藉。

做老輩的人,最好不要把紀律與克己功夫強制地安放在兒童頭上,而多擔當一些指導與顧問的任務。從最幼小的年齡起,一個人其實始終在訓練他的紀律生活與培養他的克己功夫,但這種生活與功夫的養成,與其憑藉老輩的訓誡之力,毋寧依靠等輩的磨練之功,因為後者要自然得多,健全得多,而自然與健全的教育我們認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

第三節溲溺戀及遺屎戀



  
幼童時期最普通的性象徵現象或性的歧變是屬於排遺(scatologic)一類的。

這方面的意義早被弗洛伊德及其他學者加以申說。大小便的器官,或腸道與尿道和性器官的部位最近,因此,在心理上也容易發生親切的聯帶關係原是不難瞭解的。即使不就性的立場而言,大小解的行為也盡有理由讓兒童感到興趣。一則兒童喜歡造作東西,糞便的造作當然也是一種造作,並且可以說是藝術衝動的一個萌芽的表現。

再則,大小便的行為與排泄的數量也是一個力量的表現,拿便溺時間的長久與屎的粗大來自豪的,兒童中是不少的。漢密爾頓醫生在他的研究裡發現成婚的男子中,有21%在兒童時期對糞便發生過不少興趣,而在當時的想象生活與遊戲生活裡,糞便也是一個重要的題目。已婚女子在童年有同樣情形的也占到16%。大小便的功能在當時也似乎能吸收一部分神經的力量,到了後來,這力量才完全用在性功能上面;在少女中,間或在成年的女性中,積欲後的解欲也許會取不由自主與痙攣性的撒尿的方式。

睡眠中遺尿和性的活動似乎也有相當關係,有時和手淫也有關聯。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時期的便秘,有時是有些故意的,因為腸道的糞的積累多少可以引起一些性的快感;弗氏的觀察雖不易證實,但膀胱中尿的積累有時候確有這種作用,即在成年,還有人這樣做的。有不少兒童以為大人的性交多少和大小便的行為有些關係;他們自己對大小便的行為既感覺不少興趣,不少神秘,所以從他們的立場看,這種相關的看法是很有一些根據的。

對於大小便的興趣,雖然以童年時期為最大,但也往往可以維待到春機萌發期以後,女人尤其如此,一直要到性的興趣發展到相當程度以後,才漸漸消滅。

一旦事過境遷,一個青年追想起來,有時還不免覺得有幾分難乎為情。在成年人的性衝動中,也偶然或可以找到這種興趣的成分,這大概是由於在童年時期,這種興趣曾經受過抑制。抑制的結果,不但使它們不能消失,反而在潛意識裡遺存而成為健全的心理生活的障礙;至此,弗洛伊德的觀點就可以有地位了。不過在春機萌發期以前,這種興趣不如看作正常的而不是病態的;兒童的心理與原始人的心理確有幾分相象,而在原始的神話及民俗裡,排泄的功用也是極關重要。

我們不妨把這些興趣看作正常發展的一個階段。即或維持到成人的年齡,這些興趣普通也總留存在心理的背景之中,輕易不顯露出來;這種留寓的程度是有深淺的,但不論深淺如何,至少就瘦溺一端而論,依然可以有活動的能力,而成為性活動的含有遊戲性質的一個陪襯。

這方面的比較極端的例子,歷來也時常有人敘述到,尤其是遺屢戀的例子。

有這種現象的人的生活裡(冒爾曾經很詳細地記載過一例)遺屢的行為與所遺的屢,可以引起極大的興趣,充其極,可以完全侵奪正常性興趣的地位。其程度比較輕的,我們可以叫做糞門戀或肛門戀(anal eroticism)。精神分析派認為這與早年的便秘有關係,或自幼有忍屢而取得快感的習慣的人也容易養成這種歧變。

精神分析派在這方面特別做過一些研探,他們以為肛門戀的根基相當深,大致可以追溯到童年的一個很原始的傾向。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在這方面受過壓制的話,一到成人時,他會有愛整齊清潔和節儉的性格,甚至會有潔癖及吝嗇的脾氣。如早年未受抑制,則其人的癖習恰好相反。這種觀察究竟對否,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現在不能斷定。

漢密爾頓醫生在他的研究裡曾經考慮到這一點,他發現所觀察的女士中間,有十個人(九女一男),一方面否認早年有過肛門戀,但一方面承認早年有過便秘,而在成年以後的癖習裡,大多數表現吝嗇、奢侈、施虐戀和受虐戀等等的傾向。這些也許和早年遺屢的習慣有關係,但各人所表現的癖習既如是其不一致,甚或彼此相反,我們就很難拿它們做依據而輕信精神分析派的臆測了。

童年以後,遺屎戀和溲溺戀往往分道發展,偶然有些聯繫,也是很輕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