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47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47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47,共100。
子路不假思索地答道:「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 間,外面受到軍事威脅,裡面發生災害饑荒。讓我來治理它,等 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勇敢而懂得禮義。」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麼樣?」
冉求回答說。「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我來治理它; 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禮樂教化,則有待君子來推 行了。」
「公西赤!你怎麼樣?」


  
公西赤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什麼,願意學習罷了。宗廟祭 禮的事,或者外交會見的事,我願意穿戴好禮服禮帽做一個小小 的司儀。」
「曾點,你怎麼樣?」
彈瑟的聲音漸漸稀落,鏗的一聲,曾皙放下瑟站起來回答道: 「我的想法不同於他們三位講的。」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志向罷了。」
曾皙於是說;「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服裝,約上五六個成年 人、六七個小孩子,沂水裡洗洗溫泉,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 路唱着歌兒回來。」
孔子感嘆說;「我贊成曾點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後面。
曾皙問:「他們三位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志向罷了。」
曾皙說:「那老師為什麼要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靠的是禮讓,可是他卻出言不遜,所以笑 他。」
曾皙說:「難道冉求就不是講的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誰說方圓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說:「難道公西赤就不是講的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外交會見,不是國家的事又是什麼呢? 公西赤做一個國家的小司儀,誰還能做一個國家的大司儀呢?」
【讀解】   
這是一段很好的文學作品,或者說是一幕生動的話劇。
劇中人物個個形象鮮明,性格突出。子路的「率爾」,輕率急 躁,冉求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尤其是曾點的高雅寧靜,都 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至于孔子,既像是老師,又像是導 演。春風化雨,循循善誘,更是體現得出神入化,異常生動。
從他們發言的內容來看,也是各有特色,很好地體現了人物 性格.子路開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 在當時算是大型的諸侯國了。而且,這個國家,照子路的設想,當 時正在危難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于危難之際,通過自己三 年的努力而達到大治。一副力輓狂瀾的架勢,不僅有他一貫豪俠 的英雄氣概.而且還有大政治家的氣魄。冉有則是一個謙謙君子, 自認只能治理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國家,而且還只能 三年達到使老百姓物質生活小康,至于禮樂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 自己則無能為力。如果說冉有是謙謙君子,那公西華就更是委婉 曲致很可以了,他壓根兒就不提治理國家的事,甚致說自己根本 就不能做什麼事業,而只是可以學習學習,添入宗廟或外交場合 做一個小小的司儀罷了。其實,這個司儀並不小.是相當於今天 秘書長或總務官之類的角色。所以孔于最後說「赤也為之小,孰 能為之大?」認為他實際上還是在說治理國家。實際情況也的確如 此.子路的豪俠氣魄也罷,冉有的謙遜也罷,公西華的委婉也罷, 都是說的治理國家的志向,只有曾皙來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說法,一 句話也沒有談到國家大事,而只是描繪了一派優哉游哉的春遊境 界,一幅老少同樂的「清明上河圖」。
妙就妙在孔子的態度,他不僅沒有讚許豪氣干雲的子路.反 而會心地笑了他一笑,略略帶有譏諷的味道。對謙遜的冉求和委 婉的公西華也不置可否,卻偏偏對那個不說國家大事而說春遊的 曾皙由衷讚歎,脫口而出:「吾與點也!」
為什麼會這樣呢?孔子難道真是這樣貪玩好耍嗎?那怎麼還 會成為聖人?
問題當然不是如此簡單。
我們在《公冶長》篇裡已見到過子路、顏淵和孔子一起談論 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安撫老 年人,信任朋友,關懷年輕人,讓老有所樂,中有所為,幼有所 養,老中青三代都有着落,社會安定,天下大平,人人過着美好 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和境界。而曾 皙所描繪的那一幅優哉游哉、老少同樂的「清明上河圖」,不正是 這樣一種境界的生動形象寫照嗎?
所以,表面上看來,曾皙並沒有談論什麼治國平天下的大事。 而只是談談風月,說說遊玩。但實際上,他所描繪的,是遠較子 落等人的志向高遠的境界。如果說,于路等人的胸懷至多還在小 康國家,那麼,曾皙所瞻望的,則已經是大同的世界了。這就叫 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難怪得孔子要脫口而出,由衷地發出讚歎來了。
顏淵第十二
本篇內容較為豐富,尤其是論仁、論政的內容較為集中。其上「克己復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者,政也」、「仁者,愛人」等都是名句。全篇原文共24章,本書選22章。
克己復禮,為仁由己
【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①克己復禮,天下歸 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 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口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註釋】
①一日:一旦。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