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86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86 / 100
類別:國學

 

論語

作者:孔子門生
第86,共100。
可是,禮儀風俗,與世推移,到我們今天來看,不合時宜的 反倒是聖人孔子而不是朽木宰我。守喪不僅不是三年,而且也不 是宰我提出的一年,而僅僅是三天了。人死如燈滅,三天以後,早 已是灰飛煙滅,形跡全無了。還守什麼喪,戴什麼孝,禁什麼歌 舞禮樂呢?不在三天內猜拳行令,麻將不休就算謝天謝地了。
其實說來也不是什麼天大的問題,還是用孔子的那句話來 衡量:「這樣做,你覺得心安嗎?心安,那你就這樣做吧!」
只不過,你不是君子,而是像宰我那樣不仁的「朽木」和 「糞土之牆」罷了!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原文】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為 之猶賢乎已。」通喪也,予也有三 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註釋】
①博奔:博,即六博,古代的一種棋局遊戲,近似後代的雙陸,弈,即 圍棋。
【譯文】
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一點也不肯動腦筋,這樣的人可 真是無聊啊!不是有下棋之類的遊戲嗎?玩玩這些,也比一點不 動腦筋好啊。」
【讀解】   
孟子說得更為尖刻:「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 則近於禽獸。」((膝文公上》)
雖然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一個是仁者叮嚀,一個是智者雄 辯,但兩人所表達的思想卻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要求有所學,有 所思,有所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反對好吃懶做,消極無聊 地打發日子。而莊子卻借廣成子的口說:不看不聽,清靜無為,不 勞動身體,不費心思,就可以長生不老。多用心智,乃是禍害的 根源。(《莊子·在宥》)
由此可見儒道精神大異其趣。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能夠真正做到「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什麼也不想的人其實是很少的。說不定這本身還是一 種難能的修養,一般人就是想修還修不成的坐定功夫呢?倒是在 經濟發達,生活超過了溫飽綫以後,一些人無所事事,閒得無聊, 似乎採納了聖人的建議,沒日沒夜地打起麻將來了。聖人若是知 道了這情況,會不會感到哭笑不得呢?
君子尚義不尚勇
【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①率?」子曰:「君子義以為上(2)。君子有勇 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註釋】
①尚勇:尚同「上」,以勇敢為上,也就是崇尚勇敢。(2)義以為上: 崇尚義。
【譯文】
子路問:「君于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崇尚義。君子只 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惹亂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成為強 盜。」
【讀解】   
孔子尚德尚義而不尚勇,主張用禮義來規薄約束勇敢。當然, 這並不是說勇敢這種品質不好,而是說如果不加以規範約和勇 敢就會走向反面,就會出問題。這就是他在「六言六蔽」裡所說 的,「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以及在《泰伯》篇裡所說的「勇而 無禮則亂。」
尤其是對那些道德品質敗壞的小人來說,無勇倒還沒有什麼, 一旦有勇,那便真會成為害群之馬;肆無忌憚,無惡不作,閙得 社會不得安寧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隨時用道德規範或者說禮義來約束自己,特 別是在那些容易引起「一時之忿」的場合下,多想想後果,以義 為上,以免闖下禍亂,給他人和自己都帶來危害。
君子僧惡什麼?
【原文】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①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 居下流②而訕③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①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⑤以為知者,惡不孫(6)以為勇者, 惡訐(7)以為直者。」
【註釋】
①惡:厭惡,憎惡。②居下流:指處于低下的地位,晚唐以 前的《論語》沒有「居下流」中的「流」字,所以一般認為是衍文。③ 汕:譭謗。④窒:阻塞不通,這裡指頑固不化,固執到底。 ⑤徼(jiao):抄襲。6)孫:同「遜」。(7)訐(jie):揭發檢舉別人的 隱私或過錯。
【譯文】
子貢問:「君子也有僧惡嗎?」孔子說:「有憎惡。憎惡宣揚別 人壞處的人,憎惡身居下位卻譭謗上司的人,憎惡勇敢卻沒有禮 義的人,憎惡果敢卻剛愎自用的人。」
孔子問:「賜啊,你也有憎惡嗎?」子貢回答:「 惡把抄襲當 作有學問的人,憎惡把傲慢當作勇敢的人,憎惡把揭發別人隱私 當作直率的人。」
【讀解】   
老師和學生的憎惡加起來,一共是七種。這七種憎惡在一般 意義上說都不難理解,但也有幾種值得引起我們特別的注意。
一是憎惡宣揚別人壞處的問題,在《顏淵》篇裡,孔子已經 說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在《季氏》篇裡, 孔子又強調過」樂道人之樂善”。其實,這些也就是《中庸》裡 面所說的「隱惡而揚善」的品質。這種品質,正如我們在《中庸》的 講解裡已經說過的那樣,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氣度 才能修煉得成。對於一般人來說,容易犯的,恰恰是稱人之惡的 毛病。
二是憎惡把抄襲當作有學問的問題。所謂「千古文章一大 抄」,「剪刀加漿糊」居然也可以使人「著作等身」。稿酬、學位、 職稱,專家、學者珠頭銜都可從中誕生,欺世盜名,那可真是 「盜亦有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