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大陸散文    P 17


作者:作者群
頁數:17 / 165
類別:白話散文

 

中國大陸散文

作者:作者群
第17,共165。
在我們干社會主義數十年後,又敢於重新問一句什麼是社會主義,敢於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100年。這勇氣不下于當年在南湖煙雨中問蒼茫大地,船向何處。
紅船自南湖出發已經航行了80年。其間有時「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有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80年來,黨的領袖們時時心憂天下,處處留意行船的規律。歷史上第一個以舟水關係而喻治國馭世者,大概是荀子,後來魏徵也把這個比喻說給唐太宗。
他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我們這只小船航行到第34個年頭,時在194571日,中國共產黨開過七大,勝利在即,將掌天下。民主人士黃炎培赴延安,與毛澤東有一次著名的談話。黃問:如何能逃出新政權「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
毛澤東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我們打造出一隻共和國的大船。後來,紅船航行到第71個年頭,1992年,鄧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揚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風帆,又一次勇敢地衝上浪尖。到現在浪裡飛舟八十年,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中國共產黨已是一個偉大的、成熟的黨。


  
南湖邊上現在還停着這只小小的木船,煙消雨停,山明水靜。遊人走過,悄悄地向她行着注目禮。這已經是一種政治的象徵和哲學意義的昭示。6500萬黨員的大黨就是從這裡上岸的啊。
從貧無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萬里,江山紅遍。黨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懼風浪,不忘憂患,順乎潮流,再登彼岸。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
既然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算起,禁菸英雄林則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這個第一英雄剛在南海點燃銷煙的烈火,就被發往新疆接受朝廷給他的處罰。功與罪在瞬間便交織在一個人身上,將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變一樣,產生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封建皇帝作為最大的私有者,總是以天下為私。道光在禁菸問題上本來就猶豫,大臣中也分兩派。我推想,是林則徐那篇著名的奏摺,指出若再任鴉片氾濫,幾十年後中原將「幾無可以禦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狠狠地擊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天下難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順手給了林一個禁菸欽差,林眼見國危民弱,就赴重任,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絶,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與此事相始終」。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鴉片「絶不絶」,不是他說了算,還得聽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9月,就被革職貶到鎮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氾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半年後治水完畢,所有的人都論功行賞,惟獨他得到的卻是「仍往伊犁」的諭旨。林則徐就是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下西出玉門關的。
但是,自從林則徐開始西行就罪,隨着離朝廷漸行漸遠,朝中那股陰冷之氣也就漸趨淡弱,而民間和中下層官吏對他的熱情卻漸漸高漲。這種強烈的反差不僅是當年的林則徐沒有想到,就是一百多年後的我們也為之驚喜。
林則徐在廣東和鎮海被革職時,當地群眾就表達出了強烈的憤懣。他們不管皇帝老子怎樣說,怎樣做,紛紛到林則徐的住處慰問,人數之眾,阻塞了街巷。他們為林則徐送靴,送傘,送香爐、明鏡,還送來了52面頌牌,痛痛快快地表達着自己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對朝廷的抗議。林則徐治河之後又一次遭貶,中原立即發起援救高潮,開封知府鄒鳴鶴公開宣示:「有人能救林則徐者酬萬金。
」林則徐自中原出發後,一路西行,接受着為英雄壯行的洗禮。不論是各級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爭着迎送,都想儘力為他做一點事,以減輕他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山高皇帝遠,民心任表達。1842821日,林離開西安,「自將軍、院、司、道、府以及州、縣、營員送於郊外者三十餘人」。
抵蘭州時,督撫親率文職官員山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過甘肅古浪縣時,縣知事到離縣三十一里外的驛站恭迎,林則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被安排得無微不至。進入新疆哈密,辦事大臣率文武官員到行館拜見林,又送坐騎一匹。到烏魯木齊,地方官員不但熱情接待,還專門為他僱了大車五輛、太平車一輛、轎車兩輛。
18421211日,經過四個月零三天的長途跋涉,林則徐終於到達新疆伊犁。伊犁將軍布彥泰立即親到寓所拜訪,送菜,送茶,並委派他掌管糧餉。這哪裡是監管朝廷流放的罪臣啊,簡直是歡迎凱旋的英雄。林則徐是被皇帝遠遠甩過去的一塊破磚頭,但這塊磚頭還未落地就被中下層官吏和民眾輕輕接住,並以身相護,安放在他們中間。
現在等待林則徐的是兩個考驗。
一是惡劣環境的折磨。從現存的資料看,我們知道林則徐雖有民眾呵護,還是吃了不少苦頭。由於年老體弱,路途顛簸,林一過西安就脾痛,鼻流血不止。當他從烏魯木齊出發取道果子溝進伊犁時,大雪漫天而落,腳下是厚厚的堅冰,無法騎馬坐車,只好徒步,趟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