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P 140


作者:作者群
頁數:140 / 148
類別:白話散文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作者:作者群
第140,共148。
管是布傘還是油紙傘,都是人們風雨中的恩物,但在雨過天晴後,人們很快便把它忘記了。它們孤零零被丟在暗角裡,人們也不提了,只有到下一個風雨來,它又重新被撿出來了。
功成身退,但到了患難的關頭,又挺身而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這是不可多得的美德!
選自《香港作家散文選》 ·608·   北京人喝酒肖復興
肖復興1947,北京人。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三部曲」《早戀》、《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青春迴旋曲》等。


  
北京人愛喝酒。
到了夏天,不管男女、不分老少,一律都喝啤酒,這兩年都改喝扎啤。北京人喝啤酒,講究抱著「扎」,驢一樣豪飲,喝出北京人的氣派。為此,北京人搞過隆重的啤酒節,在啤酒節表演過喝啤酒比賽,一個個喝得肚子像皮球一樣滾圓,嘴角如螃蟹一樣掛滿白色泡沫,依然叫着陣不肯停歇。
北京人喝酒就是厲害。不僅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性情和性格。
北京人喝酒,尋常人家,最講究聚會到家中喝酒。這一點與南方尤其與上海不同,上海人請朋友喝酒,講究到飯店,以顯示尊重與大方。北京人如果請的是真正看得起的朋友,到飯店去顯得生分,只有請到家中,才把你看成是一家人。這不是北京人為了節省錢,嫌到飯店喝酒花費貴,而是一份熱情與真情,北京人把家看做是最神聖之地,是向親朋好友顯示的最後一張王牌。
北京人家中也不見得比上海人家顯得多麼寬敞,即使比上海人亭子間狹窄的住房還要擁擠,也要把朋友請到家中聚飲一番。請到家中,與請到飯店去喝酒,是北京人對朋友親熱、信任程度的一道分水嶺。


  
北京人請朋友聚在家中喝酒,一般是主婦親自下廚,親手燒幾樣下酒的菜,即使色香味趕不上飯店,卻是必須的情意。而且,那菜一定要足量的,寧肯吃不下,也不能見到碟空碗淨。
北京人請朋友聚在家中喝酒,酒要備齊、備足,絶不會只拿出一樣酒擺在桌上跌分!北京人會想得極其周全,白酒、果酒、啤酒,連小孩用以當酒的飲料,都會準備得妥當,集束手榴彈一樣,先排放在桌上地上,先聲奪人一般,擺出一副真正要大喝一場的陣勢。
北京人請朋友聚在家中喝酒,如果家中客廳狹小,一般會將酒桌擺放在臥室,床便是座位,主人把隱私毫無顧忌地暴露在外,顯示出一份濃意勝酒的情分。喝醉了,你就倒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中一樣,才讓北京人舒服、熨貼。
北京人喝酒,講究勸酒,一杯滿上、飲下,再一杯緊接着滿上,而且,北京人自己要以身作則,先仰脖一口灌下,熱情懇切而不容置辯讓你必須飲下。北京人喝酒,喝的就是這痛快勁兒。在家中喝酒,一般不談利害、不涉交易,如果為利害交易,就不會設在家中。因此,在北京家宴中喝酒,能喝出北京人淳樸古老的遺風,那一份快要淡去逝去的真情、友情與純淨美好,讓酒穿腸而過,滋潤了乾枯的心田,燒熱了枯萎的精神,便是喝醉了也心甘情願。
北京人喝酒,在家中不躺倒幾個,絶不鳴鑼收兵,哪怕你吐臟了他家的地毯或床褥,主人也痛快淋漓,覺得這才叫喝好了酒,這才叫不把自己當外人!
北京人喝酒,豪爽之中也透着狡猾。勸酒時懂得甜言蜜語誘惑、花言巧語刺激,也懂得用豪言壯語自我抒情。最後灌得大家都朦朦朧朧地醉成一片,他自己自言自語,一直到醉醺醺倒頭一睡大家不言不語為止。北京人將這甜言蜜語——花言巧語——豪言壯語——自言自語——不言不語,稱之為酒桌上五種境界。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人間路窄酒杯寬」。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北京人喝酒,講究的是冷酒傷胃、熱酒傷肝、無酒傷心——最後一點尤為重要:什麼酒都行,哪怕是假酒,但不能沒酒。 ·609·   說北京話肖復興
肖復興1947,北京人。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三部曲」《早戀》、《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青春迴旋曲》等。
一般人認為北京話就是愛帶兒字音;要不就像電視劇的侃爺一樣能侃,把個稻草說成金條。這實在是對北京話的大大誤解。
我敢說,全國各地方言之中,唯北京話最為豐富多采,它的形象、厚實、一語雙關、俏皮、幽默,尤其是後一點,大概是沒得比的。這不是自誇,是和北京特殊的歷史,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位置分不開的。現代北京話中仍能找到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朝代的古詞;還能找到不少少數民族的語詞。比如「嗷糟」心煩或不淨、「水筲」水桶,就分別是元明兩代的古語。
「您」北京人愛稱呼的這個詞,就是出自蒙古族,「大夫」則來自女真族。同時,北京作為古都,既有上至皇帝的宮廷語言,又有下至五行八作的市井語言,使得北京話雅俗兼備,相互融和。比如「待見」一詞,喜歡之意,原是指太監引領臣下去見皇帝,被帶著見皇帝,是項榮光的事。而「來勁」這個詞則來自妓院。
只不過如今人們分不清哪個來自玉宇瓊宮,哪個來自下里巴人罷了。這句話最後的「罷了」一詞,其實也是從滿語演變而來的。這在《紅樓夢》一書中常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