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748


作者:馬克思
頁數:748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資本論

作者:馬克思
第748,共772。
總收入是總產品扣除了補償預付的、並在生產中消費掉的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品部分以後,所餘下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品部分。因而,總收入等於工資(或要重新轉化為工人收入的產品部分)+利潤+地租。但是,純收入卻是剩餘價值,因而是剩餘產品,這種剩餘產品是扣除了工資以後所餘下的、實際上也就是由資本實現的並與土地所有者瓜分的剩餘價值和由這個剩餘價值計量的剩餘產品。
我們已經知道,每一個商品的價值,每一個資本的全部商品產品的價值,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只補償不變資本;另一部分——雖然其中有一小部分會作為可變資本流回,因而會以資本的形式流回——卻要全部轉化為總收入,並採取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形式,這三者的總和就是總收入。我們還知道,一個社會的年總產品的價值也是這樣。單個資本家的產品和社會的產品之間的區別只
950在於:從單個資本家來看,純收入不同於總收入,因為後者包括工資,前者不包括工資。如果考察整個社會的收入,那末國民收入是工資加上利潤加上地租,也就是總收入。但是,這也只是一種抽象,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整個社會持有資本主義的觀點,認為只有分解為利潤和地租的收入才是純收入。
但是,如果象薩伊先生那樣,認為全部收益,全部總產品,對一個國家來說都可以分解為純收益,或者同純收益沒有區別,因而這種區別從整個國民的觀點來看就不存在了,那末,這種幻想不過是亞當·斯密以來貫穿整個政治經濟學的荒謬教條,即認為商品價值最終會全部分解為收入即工資、利潤和地租這樣一種教條的必然的和最後的表現。


  
就每個單個資本家來說,他的一部分產品必須再轉化為資本(這裡也撇開再生產的擴大或積累不說),不僅要轉化為可變資本(這種資本本身又要再轉化為工人的收入,因而要轉化為一種收入形式),而且要轉化為不變資本(這種資本決不能轉化為收入),要認識到這一點自然是非常容易的。最簡單地觀察一下生產過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困難只有當從總體上來考察生產過程的
951時候才會出現。作為收入即以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形式消費的(不管是個人消費還是生產消費都一樣)全部產品部分的價值,實際上在分析時會完全歸結為由工資加上利潤加上地租所構成的價值總和,也就是歸結為三種收入的總價值,雖然這個產品部分的價值和不加入收入的產品部分的價值完全一樣,也包含一個價值部分=C,即這些產品部分中包含的不變資本的價值,因此,一看就知道,它不可能只包含收入的價值。以上這種情況,一方面在實際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另一方面在理論上又是同樣不可否認的矛盾,這是一個困難。要繞過這個困難,最容易的辦法就是斷言:商品價值只是在表面上,從單個資本家來看,才包含另外一個和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部分不同的價值部分。


  
對一個人表現為收入的東西會對另一個人形成資本這樣一句空話,使人們免除了一切更進一步的思考。但是,如果全部產品的價值都可以以收入的形式消費,舊資本又怎麼能夠得到補償;每一個資本的產品價值怎麼能夠等於三種收入加上C(不變資本)的價值總和,而所有資本的產品價值加起來的總和卻等於三種收入加上零的價值總和。當然,這一切好象是無法解決的謎,因此必須這樣來解釋,即認為這種分析根本不可能發現價格的簡單要素;不僅如此,而且只好在惡性循環中無窮無盡地推演下去。結果是,表現為不變資本的東西,可以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而表現工資、利潤和地租的商品價值,又是由工資、利潤和地租決定的,依此類推,以至無窮。
952
商品價值最終可以分解為工資+利潤+地租這樣一個根本錯誤的教條,也可以這樣來表述:消費者最終必須對總產品的全部價值實際支付。或者這樣來表述: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貨幣流通,最終必須同生產者彼此之間的貨幣流通相等。所有這些論點,都和它們所依據的那個根本論點一樣是錯誤的。
導致這種錯誤的並且顯然是荒謬的分析的各種困難,可以概述如下:
1. 不理解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基本關係,因而不理解剩餘價值的性質,並且也不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整個基礎。資本的每個部分產品的價值,每個商品的價值,都包含:一個價值部分=不變資本,一個價值部分=可變資本(它轉化為工人的工資)和一個價值部分=剩餘價值(它後來分為利潤和地租)。因此,工人用他的工資,資本家用他的利潤,土地所有者用他的地租,怎麼能夠購買那樣一些商品,它們每一個都不僅包含這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而且包含所有這三個組成部分‧由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個收入源泉加在一起形成的價值總和,怎麼能夠購買進入這各種收入的獲得者的總消費中去的那樣一些商品,它們除了包含這三個價值組成部分以外,還包含一個價值組成部分,即不變資本部分‧他們怎麼能夠用一個由三部分構成的價值購買一個由四部分構成
953的價值
我們在第二卷第三篇已經作了分析。
2.不理解勞動在追加新價值時,如何和為什麼會在新形式上把舊價值保存下來,而不是把這個舊價值重新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