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前漢演義    P 264


作者:蔡東藩
頁數:264 / 288
類別:古典小說

 

前漢演義

作者:蔡東藩
第264,共288。
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今國祚移于外親,縱不為身,奈宗廟何?婦人內夫家而外父母家,今若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明者造福於無形,銷患于未然,宜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疏遠外戚,則劉氏得以長安,王氏亦能永保,所以褒睦內外之姓,子子孫孫無疆之計也。如不行此策,田氏齊。復見于今,六卿晉。
必起於漢,為後嗣憂,昭昭甚明。惟陛下留意垂察!
這書呈入,成帝也知向忠誠,當下召向入見,對向長嘆道:「君且勿言,容我深思便了!”向乃趨退,成帝終遲疑不決。蹉跎過了一年,王鳳忽然得病,勢甚危急,成帝親往問疾,執手垂涕道:「君若不諱,當使平阿侯嗣位。」鳳在床上叩首道:「臣弟譚雖系至親,但行為奢僭,不如御史大夫音,平生謹飭,臣敢誓死相保。」成帝點首應允,又安慰了數語,當即回宮。
看官欲知王鳳保舉從弟,不薦親弟,實因譚平時驕倨,未肯重鳳,獨音百依百順,與鳳名為弟兄,好似父子一般,所以鳳舍譚舉音。未幾鳳即謝世,成帝依鳳遺言,命音起代鳳職,加封安陽侯。另使譚位列特進,注見前文。領城門兵。


  
譚不得當國,未免與音有嫌。但音卻小心供職,與鳳不同。成帝得自由用人,擢少府王駿為京兆尹。駿即前諫大夫王吉子,夙擅吏才。
及為京兆尹,地方稱治,與從前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並有能名。都人常號尊章駿為三王,且併為稱譽道:“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成帝因畿輔無驚,四方平靖,樂得賞花醉酒,安享太平。起初許後專寵,惟在中宮取樂,廷臣還歸咎許後身上,說她恃寵生妒,無逮下恩。其實是許後方在盛年,色藝俱優,故獨邀主眷。至成帝即位十餘年,許後年近三十,花容漸漸瘦損了,雲鬢漸漸稀落了,成帝素性好色,見她面目已非,自然生厭。


  
色衰愛弛,不特許後為然。於是移情妃妾,別寵一個班婕妤。班婕妤系越騎校尉班況女,生得聰明伶俐,秀色可餐。成帝嘗游後庭,欲與同輦,班婕妤推讓道:「妾觀古時圖畫,聖帝賢王,皆有名臣在側,不聞婦女同遊,傳至三代末主,方有嬖妾。
今陛下欲與妾同輩,幾與三代末主相似,妾不敢奉命!」成帝聽說,卻也稱善,不使同輦。王太后聞婕妤言,也為心喜,極口稱讚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系楚莊王夫人,諫止莊王畋游,見劉向《列女傳》。班婕妤承寵有年,生男不育。適有侍女李平,年已及笄,丰姿綽約,也為成帝所愛,班婕妤遂使她薦寢,得蒙寵幸,亦封婕妤,賜姓曰衛。
此外還有張美人,就是王鳳所進,成帝普施雨露,始終不獲誕一麟兒。秀而不實,徒喚奈何!也覺得對著名花,索然無味。巧有一個侍中張放,乃是故富平侯張安世玄孫,世襲侯爵,曾娶許後女弟為妻,貌似好女,媚態動人。成帝引與寢處,愛過嬪嬙,龍陽君寧能生子,越覺得白費精神。
遂使他為中郎將,監長樂宮屯兵,得置幕府,儀比將軍。放知成帝性好佚游,乘勢慫恿,導引微行。成帝就去一試,先囑期門郎在外候着,自己輕衣小帽,與放出宮,乘小車,跨快馬,帶同期門郎等,往來市巷,東眺西矚,自在逍遙。從前成帝一出一入,都由王鳳管束,不便輕動。
此時鳳已早死,王音但求無過,管甚麼天子微行?莫謂阿鳳無益。成帝一次出外,非常暢適,當然不肯罷休。每遇暇日,必與放同行,近游都市,遠歷郊野,鬥雞走狗,隨意尋歡,所有甘泉長楊五柞諸宮,無不備歷。放不必避忌,成帝卻詭稱為富平侯家人。
皇帝原是乏味,不如侯門奴卒。
是年復改易年號,號為鴻嘉元年。丞相張禹老病乞休,罷歸就第,許令朔望朝請,賞賜甚厚,用御史大夫薛宣為相,封高陽侯。宣字贛君,東海郯人,累任守令,遷官左馮翊。光祿大夫谷永,稱宣經術文雅,能斷國事,成帝因即召為少府,擢任御史大夫。
至是且代禹為相,待後再表。越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有飛雉來集庭中,登堂呼鷇,嗣又飛繞未央宮承明殿,兼及將軍丞相御史等府。車騎將軍王音,才因物異上書,諫阻成帝微行。成帝遊興方濃,怎肯中止?仍然照常行動。
一日經過一座花園,見園中聳出高台,台下有山,好與宮中白虎殿相似,禁不住詫異起來。當即指問從吏道:「這是何家花園?」從吏答稱曲陽侯王根。成帝忿然作色,立命回宮,召入車騎將軍王音,嚴詞詰責道:「我前至成都侯第,見他穿城引水,注入宅中,行船張蓋,四面帷蔽,已覺得奢侈逾制,不合臣禮。今曲陽侯又迭山築台,規仿白虎殿,越不近情理了。
如此過去,成何體統!」說得音啞口無言,只好免冠謝罪。成帝拂袖入內,音即起身趨出,歸語王商王根。商根亦嚇得發怔,意欲自加黥劓,至太后處謝罪。但黥面劓鼻,又覺耐不住痛,且是大失面子,將來如何見人,正在躊躇未定的時候,又有人入報道:「司隷校尉及京兆尹,並由尚書傳詔詰問,責他阿縱五侯,不知舉發,現俱入宮謝罪去了。」商與根越加着急,嗣復有人賫入策書,付與王音。音展閲一周,內有最要數語道:「外家日強,宮廷日弱,不得不按律施行。將軍可召集列侯,令待府舍!」音也覺失色,詳問朝使,並知成帝更下詔尚書,令查文帝誅薄昭故事,尤覺得瞠目伸舌,形色倉皇。商與根且抖個不住,待至朝使去後,還是音較有主意,先遣使人入請太后,乞為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