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25


作者:阿諾斯
頁數:25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25,共430。
克里特島人中種田的無疑占多數,不過確切地說,他們的文明具有水陸雙重性。他們掌握了制海權,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島上山區蓋滿森林,提供了建造遠航海船的木材。他們駕着單桅海船,滿載着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敘利亞的馬和木材,愛琴群島的銀、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銅,自己島上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只要有機會,克里特島人無疑還大肆進行海盜活動。史詩《奧德賽》中寫道,有一次國王涅斯托耳客氣地問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瑪科斯,「你是商人還是強盜?」這兩種職業在當時都被看作是極受人尊敬的職業,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是海員獲取自己所需物品時可選擇的兩種方法。



  
克里特村社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經濟上,似乎都比大陸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義。克里特島不象大陸,在幾座宏大的神廟和王宮周圍是一片貧民區;克里特島主要由村莊組成,村莊很大,進行宗教禮拜的地點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戶通常住在用木頭和灰泥造的單獨的房子裡。可能已有家庭奴隷,不過數目不會多,至今島上還沒有發現專門供奴隷住的房屋。

所以克里特的單尾甲板大帆船大概是由自由民當劃手。各城市都不設城防,這表明克里特島人認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護本島的安全而且還表明克里特的各個村社和平相處,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各城市相互交戰的情況正好相反。總的說來,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島稱作「偉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島,是可以理解的。

四、印度河



  
公元前250O年左右,也就是人類第一個文明在蘇美爾出現約1000年之後,在印度河兩岸又出現另一個文明。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獨自存在到約公元前1500年,然後由於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漸消失。後來,這一文明被完全遺忘,以致印度人以為,他們的歷史是從約公元前150O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時開始的,就象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以為,他們的歷史起於公元前776年,即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會的那一年。20世紀20年代,印度河下游區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摩亨約·達羅即死者之地的荒涼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學者。

那裡有幾座古墳,這些古墳已遭到劫掠;進行劫掠的不僅有取用那裡無窮無盡的磚的當地居民,而且還有尋找磚塊作道碴的拉合爾-摩耳坦鐵路的施工人員。儘管摩亨約·達羅已遭到劫掠,發掘結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榮的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的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廢墟上。隨後又對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圍地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這一古代文明的分佈範圍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要大上好幾倍。它地括一塊每邊長約1000哩的三角形地區,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為底邊,朝東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地帶。

對這一文明的瞭解尚處于初步階段,進一步的發掘也許會使目前的設想完全改變。追溯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發現,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與公元前三千紀初葉從俾路支山區向南遷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來農人共同創造的,兼備兩者各自的特點。一般認為,這些移民的到來使當地人瞭解到蘇美爾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況,促進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現,就象早先在尼羅河流域發生的情形那樣。考古學者已在這一偉大文明的三角區內發掘出兩座大城市、六七十個市鎮和村莊。

可以預言,隨着進一步的發掘,將會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發現。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不過,當地居民還種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氂牛、水牛,可能還有豬、駱駝、馬和驢。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係;其中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那裡屬於公元前230O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

在波斯灣的巴林島上還發現了一些別的印度河流域的產品,這表明巴林島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之間進行海運貿易的一個中間站。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不是象養兔場那樣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個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時占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佈局呈格子型,寬闊的主要街道環繞長方形的大街區,各街區約長400碼、寬200碼,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區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物用的是太陽曬乾的磚,而這些城市的建築物是用窯內燒的磚建造的。

整個印度河流域做磚的模子只有兩種標準尺寸:11x55X25英吋和92x45X22英吋。可見,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佈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佈整個印度河文明區。這一文明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IOOO年中,實際上處于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