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歧路燈    P 278


作者:李綠園
頁數:278 / 323
類別:古典小說

 

歧路燈

作者:李綠園
第278,共323。
而坊本分門別類,《四書》題目下,細注曰「巧搭」,曰「割截」,曰「枯窘」,曰「遊戲」。注此八字于聖言之下,此豈可以為訓乎哉?聖人樸實說理,而注之曰「巧」;聖人渾理,而注之曰「割」;聖人之言,並不可以腴稱,而何至于「枯」?聖人之言,並不可以莊論,而何況于「戲」?閲其文,巧搭題亦聯絡有情,割截題亦鉤勒不走,枯窘題何嘗不典瞻堪誦,遊戲題何嘗不風韻欲流?然生童中有如是之才學,而不引之於正大光明之路,此則學使之過也。本部院才陋學疏,幸博一第,方幸與諸生共勉于大道,斷不敢蹈此陋習,以開侮聖言之漸也。凡四子書中,必以闡性命、禆政治者幀,既可以窺醇修,亦可以覘偉抱。兢兢焉午夜剪燭,拭目悉心,以無失國家求賢若渴之意,敷政安民之心。總之,讀書不多,則文不能進于雅;觀理不清,則文不能規于正;心未底于澄澈,則文不能清;行未極于砥礪,則文不能真。此又諸生童之根於夙昔,而非風檐寸晷之所能猝辦也。是則存正學以收實用,庶使者可或藉手而無負于簡書,是則存乎諸生童之愛我彌甚也。特諭。

這父子看了學台手諭,心中不勝敬服。



  
至祥符進場之日,首題是《君子不器》,次題是《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論題是《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這父子興會淋漓,已牌末脫稿,午初至未刻謄寫於淨,送到大堂。這開祥四學師,是認得簣初的,接了卷子,大家傳觀,莫不極口稱讚。

次日圓榜招復,父子坐號東橫西豎,同寫在圈子上。及至大復發案,父子同入芹泮。走報報于家中,以及戚友。這紹聞半生磋舵,綳得一衿,這一喜一悔,自是不必說的。

不言紹聞合家歡喜,再找說試常那招復之日,儒童都在大堂上坐,因為年貌不對、字跡不符,拿住了一個槍手。學台即命巡捕官鎖押,交與府堂審訊。晚鼓時,知府至學台處稟見面話,一茶方完,知府打躬道:「大人命巡捕押送槍手,審訊之下,口角微露科目字樣。卑職怕是同人們窮極生巧,或者可以寬縱?未敢擅便,稟候大人鈞奪。」學台道:“老先生意欲網開一面,以存忠厚之意,這卻使不得。向來搜檢夾帶,每每從寬。因其急於功名,以身試險,情尚可宥,遂以誣帶字紙,照例挾出為詞,是亦未嘗不存忠厚也。至于槍手,則斷不能容的,拔一僥倖,則屈一寒酸,此損校士之責尤大。即如各州縣詳革一諸生,雖因其罪名而黜,此心猶有憐惜之意。若場屋中屈一寒酸,是這個秀才毫無過失,暗地裡被了黜革,此心何忍?



  
況這些槍手們,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賊,自宜按律究辦,以儆傚尤。”知府遂即告辭回署,遵學台之命而行,不必細述。人稱盧學台秉公校土,果不負學使之使。

第九十四回  季刺史午夜籌荒政 譚觀察斜陽讀墓碑

卻說譚紹聞父子同入芹洋,這滿城私議,有言孝移庭訓根基是正的,有言簣初聰明出眾超群的,就有說紹聞舊年几乎入于下流的。那妒忌之人,竟有說道台使上體面通了門路的。總之,貶者可怕,誇者亦可怕。惟有閉戶讀書這一丸藥兒,能治百樣玻後生們宜牢記在心坎裡。

但士庶之族,家有喜事,便難言門無雜賓。況紹聞少年不曾淨守清規,更是不能杜門謝客。縱然今日心中有些不耐,這外局兒也俱要笑面相迎。一連四五天,未免山陰道上,也有個小小的應接不暇。這父執前輩,唯有孔耘軒以亡女之故,心下不快,使其弟孔纘經道了喜。其餘程、張、蘇諸公,各親到了,一茶即便辭去。親戚則王春宇父子,先後繼至。巫家則泰山之餘麓,牽連的巴家嶧山、蒙山齊到。如巴庚引的錢可仰、焦丹等,並素不謀面的親戚,也來道喜。張繩祖、王紫泥已是第二番。劉守齋、賁浩波還是頭一次。既不曾少了虎鎮邦那個革丁,怎能缺了夏逢若這個新役。盛希僑送了喜綢兩匹,賀儀四兩,是日正遇著譚紹聞與業師惠人也、侯冠玉磕頭見禮,不能少留,騎的騾子而去。

這林騰雲,為他母慶壽之時,曾勞過紹聞光降,今日也來還禮補情。單等蕭牆街貼了首事的報單,早已來西蓬壺館探了一回。這西蓬壺館卻每日有出傳單,約遠客,搭綵棚,叫昆戲,都是俗下街坊湊趣、朋友攢臉的市井話兒。內中也有素不謀面者,聽說譚宅大喜,就說:「五湖四海皆朋友,俺們到那日,也封份薄禮兒走走,大家好看些。」

忽的有個風聲,說守道譚大老爺上鄭州勘災,出西門路過譚氏祖塋,下轎來,鋪墊子,向墓前各行了四拜禮。一傳十,十傳百,都說譚大老爺與紹聞是本家兄弟,某日還要到蕭牆街親來賀喜,這個派頭就大了。

正是太陽一照,爝火自熄。這胡轟之說,就先松後淡,漸漸的由小而至於無。

卻說譚道台到西門本家祖塋下轎行禮,卻也不是虛傳。原來鄭州舊年被了河患,又添沙壓,連年不收,這幾縣成了災黎地方,百姓漸漸有餓死的。風聲傳至省城,撫、藩共商,委守道確勘災情,以便請努急賑。這道台是實心愛民的官,次日即便就道。出了西門,走了四五里,轎內看見一座墳塋,瑩前一通大碑,字畫明白,十步外早看見「皇明誥授文林郎知河南府靈寶縣事筠圃譚公神道」,即忙下的轎來,鋪上墊子行禮。口內祝告道:「鴻臚派的爺們,丹徒裔孫紹衣磕頭。因勘災事忙,回署即修墳添碑。」急忙上轎而去。要知人嘴快如風,早已把這事傳滿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