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菊花與劍    P 107


作者:班尼迪
頁數:107 / 197
類別:文化

 

菊花與劍

作者:班尼迪
第107,共197。
近代日本的著作家及評論家在「情義」的各項義務中擇其所需介紹給西方讀者,稱之為崇拜「武士道」,或曰「武土之道」。有理由說,這種介紹引起了某些誤解。武土道這個正式名稱是近代才有的。它不象「迫於情義」、「完全出於情義」、「為情義而竭盡全力」等格言那樣有深厚的民族感情背景。它也不能包羅「情義」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它是評論家出於靈感的創作。而且,由於武士道曾經是國家主義者和軍國主義者的口號,隨著這些領導人的信譽掃地,武土道的概念也正在受到懷疑。這絶不意味著日本人今後不再「懂情義」。恰恰相反,現在正是西方人應當理解「情義」在日本的含義的更加重要的時期。把武土道等同武土階級也是誤解之源。「情義」是所有階級共同的道德。與日本其它一切義務及紀律一樣,身份越高,「情義」的責任「就越重」,但所有階層都要講「情義」。至少日本人認為「情義」對武土的要求要比對平民高。外國觀察者則似乎認為,「情義」對普通百姓要求最高,因為他們所得的回報較少。在日本人看來,只要在自己那個圈子裡受到尊敬就是充分的回報,而「不懂情義者」仍然是受其同伴藐視和厭惡的「可悲者」。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象日本這樣極端要求回報義務和自我約束的道德準則,似乎堅決要把私慾譴責為罪惡並要求從內心根除它。古典佛教的教義就是這樣。但日本的道德準則卻對感官享樂那樣寬容,這就更加令人驚異。日本是世界上有數的佛教國家之一,但在這一點上,其道德倫理顯然與釋迦及佛典對立。日本人並不譴責滿足私慾。他們不是清教徒。他們認為肉體的享樂是件好事,是值得培養的。他們追求享樂,尊重享樂,但是,享樂必須恰如其分,不能侵入人生重大事務。


  
這種道德準則使生活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對於日本人容許感官享樂的後果,印度人比美國人更能理解。美國人不認為享樂必須學習,在他們看來,拒絶沉溺於感官享樂就是剋制已知的誘惑。但實際上,享樂象義務一樣,也需要學習。在很多文化中,享樂本身並非經過學習的,因而人們容易獻身於自我犧牲的義務。甚至連男女之間的肉體吸引有時也受到極度限制,以致幾乎毫不威脅家庭的圓滿生活。在這些國家中,家庭生活與男女愛情不同,是以另外一些考慮為基礎的。日本人一方面培養肉體享樂,另一方面又規定不能把享樂當作嚴肅的生活方式而縱情沉溺。這樣,日本人就使生活變得很難處理。他們把肉體享樂當作藝術一樣加以培養,在品嚐個中趣味之後,又犧牲享樂,獻身於義務。